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建设于2006年,并于当年开始招生,连续招生至今,近三届该专业在校学生近500人。为提高办学质量,加快学生职业能力培养,2009年学院确定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和试点建设专业,并逐步安排资金重点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在学院及铁路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作为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群的铁道运输或铁路通信信号专业其实训条件相对薄弱,2012年3月,铁道学院经过多方论证,提出建设《铁路运输综合演练系统技术方案》,工程总预算为780万,重点改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室内外设备、计算机联锁、车站信号、信号测量等基础能力培养环境。2012年底在呼和浩特市政府招标平台完成公开招标。并于2013年3月开始建设。该项目建成后,能与HXD3电力机车模拟仿真操纵系统联网实现铁路各工种综合演练功能。
1.项目建设目标
按照“五个对接”、“十个衔接”、“系统培养”、“社会培训”的原则与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呼铁局等铁路企业深度合作,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路网优化和本地区电气化铁路高速发展为契机,践行和优化“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重构基于电力机车检修/电力机车运用/牵引变配电-接触网作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抓手,以完善科学、高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为重点,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外引内培”为主要途径,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职业素质,开展复退军人学历教育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服务自治区及周边铁路企业,争取把本专业建设成为自治区同类院校的示范。
2.主要内容:
(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紧密围绕打造示范专业和为内蒙古铁路建设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建设一支以专业骨干教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为核心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在近2年聘请铁路企业现场高级工程师6人为本专业客座专家,扩大专业带头人队伍,逐年引进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4人,引进应届电气化铁道技术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2人,使专任教师数达到14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达12人, “双师”教师比例达90%。扩建兼职教师库,进一步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能工巧匠,将兼职教师资源库扩大到20人,使本专业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达到或接近1:1。
(2)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与铁路企业合作,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能力要求,3年内,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合作,建设3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4门精品课程,其中1门专业课程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门专业课程成为院级精品课程。结合企业岗位作业标准,制定6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行业性课程标准,建成具有“标准化、系列化、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校内实训基地在原有实习实训设备的基础上,新建牵引变配电仿真实训基地和电力机车检修训练场、新建电气化铁路运输、信号综合实训系统,完全满足接发列车技能实训、列车调度指挥技能实训、及微机联锁设备实训要求,集教学、培训于一体,面向铁路行业和周边铁路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技术咨询,为专业群建设服务。
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呼铁局等铁路运输企业的共同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建成8个校外实训基地,满足100%在企业的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需求。
(4)教学管理及运行机制建设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在保证正常理论、实践教学有序推行的前提下,制定适应校内理论教学、校内实习实训及校外实训演练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