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汇报材料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我院在学院党委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文件精神,结合铁道学院的专业特点,以培养铁路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与呼铁局等多家企业长期紧密合作,积极探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建设、招生就业、社会化服务和产学研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丰富了专业建设内涵,开创了校企紧密合作、共育共赢的新局面,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一、铁道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状
铁道学院的前身是呼铁电大和呼铁成人中专学校,是呼铁局的下属学校,长期承担着为铁路行业培养和培训专业人才的任务。组建铁道学院后,学院领导提出隶属关系断了,联系不能断,承担任务不能断。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健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铁道学院班子成员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切实把校企合作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院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研究制订了《校企合作工作方案》,精心策划、突出重点、落实人员、整体推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并及时总结、不断创新。我们成立了由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专业以及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定期研究校企合作工作,协调处理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由教务科牵头、学生科和各教研室等职能部门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重点在选择合作企业、确定合作模式、建立合作机制等方面加强协调和开展工作;各专业分别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集合行业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及校内骨干教师,共同就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调整与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习实训等开展紧密合作,形成学院和教研室各有侧重,各司其职,立体推进的框架。同时学院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工作制度、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制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管理等规章制度,使校企合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二)遵循“合作育人”原则,共同制定各专业建设方案。
学院邀请呼铁局及周边铁路企业的专家、与“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一道,根据自治区铁路快速发展和铁路“四新”知识的运用,对现有各专业的专业方案进行认真把脉,共同研究制定专业建设方案,确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上,遵循“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按岗位设置核心课程”的课程设置模式,结合企业需求,动态地调整、优化专业课程。专业方案真正做到了实用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这种课程设置模式,虽然增加了教学运行难度和工作量,但更加适应企业用人需求,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适应性强、发展后劲足。
1、与伊泰集团合作育人,为2006级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学生增设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及牵引变电方面的课程。
2、结合包钢集团的企业要求,为2008级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部分学生增设了内燃机车专业的相关课程。
(三)共同建设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校企双方共同致力于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双师”队伍。
呼铁局选派货运处杨立军、呼和车务段韩荣、集宁水电段周志忠等专家到学院担任专业课程的讲授,学院聘请包西机务段王石头等铁路站段一线的优秀工程师作为兼职实训教师,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训课程的讲授。
学院建立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选派了兰天、郭虹等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及时了解、掌握行业发展的新设备、新技术、新规章,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求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深入相关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和学习,形成教师与现场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与生产单位的零距离的良性互动。
学院重视教师科研工作,与呼铁局科研所合作召开了科技工作会议,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与技术革新。2008年以来,我们依托与内蒙古铁道勘测设计院、呼铁科研所、集通铁路公司等企业的良好合作基础,专业教研室的部分教师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张奋书老师参与了“新建地方铁路正蓝旗至多伦铁路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等多项新建铁路或改造线路的线路及站场的设计任务,许瑞利老师参与研发了“内燃机车冬季柴油‘低烧三号’”,张晓英与王宏亮老师合作开展了“呼和浩特铁路局内燃机车转产电力机车牵引安全保障系统的研发”、“关于呼和浩特铁路局旅客运输列车排污系统的改造” 等科研项目,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而且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实现了技术革新,全面提升了校企双方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四)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建设特色精品课程。
我院机车车辆教研室专职教师与呼铁局集宁机务段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按照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所确定的课程体系开发步骤,对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学业评价进行开发,制定课程标准。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根据专业核心技能要求设置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根据职业活动过程来进行设置,以教、学、做为一体实施教学。既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按照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合作,建成了自治区级《电力机车乘务作业》、《铁路客运组织》精品课程,建成了院级的《铁路客运组织》、《车站微机联锁》、《电力机车制动机》、《电力机车乘务作业》精品课程。
(五)以企业为依托,合作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适应岗位需求,学院依托企业,合作开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在机车车辆实训基地、HXD3电力机车模拟驾驶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院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基地建设论证会,充分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确保实训室的整体功能及设备购置满足铁路一线生产技术要求,并适度超前。
呼铁局为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几年来,赠送与优惠出售的实训设备包括东风4内燃机车1台、C62货车车体一辆、YZ22型客车一辆、机车车辆配件50套等,设备总价值200万。
铁道学院与铁路企业合作筹建了8个校外实训基地,分别是内蒙古中铁轨道交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火车站、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工务段、呼和浩特铁路局电务段、准能公司大准铁路公司机务段、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西车辆段、呼和浩特铁路局供电段、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西机务段。
(六)适应企业用人需求,与企业开展就业合作。
学院结合铁路企业特点,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举办呼铁局、包钢集团等企业的就业专题讲座,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聘请就业指导师讲授企业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成功招聘,一直处于浓厚的职业教育过程中。
由于呼铁局等企业全程参与了我院的人才培养过程,学院毕业生质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从2009开始连续4年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均是100%,而且都是提前一年被预定。2013届大专毕业生总数为349人,共有337名毕业生参加了3月份呼铁局招聘,一次成功签约人数达到了325名,签约率达到96.4%。
学院现已与呼和浩特铁路局、中铁电气化集团、神华集团、伊泰集团、包钢集团、集通公司、中铁三局、中铁六局、山西胜达公司等多家铁路企业建立了就业合作关系。
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形势,促进了学院办学质量、办学规模的扩大,学院专业设置由建院时两个专业发展到四个专业;招生人数由2006年的79人增加到2012年的652人,铁道专业深受报考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七)发挥学院资源优势,与企业开展培训合作。
学院利用自身具有的优秀教育资源,积极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学院一直承担着呼铁局复退军人高职类学历教育与中专教育,实行双轨制管理模式,我院负责教学管理,企业负责学生管理,目前教学运行良好,受到企业认可。2008年以来,共承担电力机车驾驶、运输、信号、铁道工程、客车检修5个专业14个班369人复退军人高职班培训任务,承担运输、车务、客货运3个专业6个班326人的复退军人中专班培训任务。
学院还承担着呼铁局高级工培训任务,为电务、车辆、车务、货运、工务5个专业29个班1248人提供高级工培训。
学院承担伊泰集团32人的员工培训、中铁电气化局呼和分公司的供电和信号专业两期100余人的班组长培训任务。
呼铁局、中铁电气化局、伊泰集团等企业通过与我院的培训合作,为自身企业员工提供了必需的岗位技能提升教育,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八)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毕业生在岗位上受到锻炼,能够尽快融入企业。
1、与中铁电气化局合作,开设2009级接触网中专班,为该企业培养接触网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上岗后,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2、与伊泰集团签订委托培训协议书,开设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大专班,合作培养伊泰集团委托学生32名,受到企业好评。
3、与呼铁局合作,承担“呼铁局签约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毕业生专业补强培训班”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通信信号、铁道车辆四个专业及机电、经法学院等专业的490多名学生岗前培训任务。
4、学院注重学生的顶岗实习,遵循2.5+0.5的高职培养模式,毕业生通过顶岗实习熟悉铁路工作岗位,顺利融入企业各项工作。学院2012届425名毕业生于2012年1月至7月在呼铁局、神华集团大准铁路、伊泰集团准东铁路等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在实际岗位中检验所学知识,所有毕业生全部完成了顶岗实习任务,顺利被实习企业录用。2013届349名毕业生将于2013年1月份进入呼铁局等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二、对今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考
经过多年的合作,铁道学院与呼铁局等铁路企业已经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关系,实现了“共育双赢”。
铁道学院全体教职工将继续统一思想,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校企合作为纽带推动工学结合,本着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合作共赢的工作总基调,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工作。
(一)加强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将职业素养养成贯穿到学生培养全过程。
校企合作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与参与,如果离开企业,高职教育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学院要不断地与企业研讨、交流,合作育人,将企业职业素养培育贯穿到学生培养全过程。
1、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我们将继续采用“分阶段、渐进式”推进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一年级入学教育时,向学生介绍铁路岗位特点、专业性质,使学生对就业企业的行业特点、职业素养要求有初步了解;二年级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讲座,使学生了解面临的岗位与要求的技能、素养,从而自觉地学习、提高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三年级注重与企业对接,通过顶岗实习,在企业工人师傅的指导下,按企业规章、规范标准化作业,迅速完成学院培养素养向企业要求技能、素质的转变。
学生管理中遵循企业的半军事化管理,严字当头,实行量化考核,采取末位淘汰制、末位不予推荐就业制度,严格考勤、严格管理,杜绝迟到、早退现象,在习惯养成上下大力气,使学生上岗后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成为企业欢迎的人才。
2、教学管理方面,我们将继续注重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专业课教学按照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1:1的比例展开,考试采用理论考试与实作考试相分离原则,使教学更偏重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考核体系更加符合职业岗位标准。
毕业生考核引入行业标准,考核体系更科学。我院毕业生均执行“双证融通”制度,毕业生必须持有毕业证与相关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证,方可顶岗实习。从2009年首届毕业生开始,我院要求毕业生必须通过铁道部运输、机务等行业相关工种的中级工鉴定,实现了行业标准与学院标准的“零对接”。
学院对毕业生开展“跟踪调查”服务,走访用人单位,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与企业交流座谈,了解用人单位对学院的专业开设、课程建设、知识结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人才需求等方面的要求,为我们改进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3、加强行业、企业交流,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优化专业设置、课程设置。
邀请企业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各专业教研室要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专题交流、研讨,注重现场新技术、新知识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加大铁路规章在教学中的融入,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建议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参与学院试点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参与学院精品课建设。学院在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成功经验,在呼铁局机务处、包西机务段专家的支持参与下,学院专业带头人将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自治区品牌专业、职业学院的重点专业和试点专业。现正在建设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加强专业教材、讲义的编审合作。学院与铁道出版社拓宽联系,专业教师参与专业教材的组织、编写、审定工作;学院与行业、企业交流沟通,专业教研室根据企业岗位工种的实操标准编写专业课程实训教材。
(二)依托企业资源,继续加强实习实训设备建设。
在校内实训设备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继续邀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与专业教师共同座谈,引入企业岗位标准,本着“规范、实用、超前”的原则进行建设。双方共同编写实训指导书、实训设备使用手册,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使用实训设备。
实训教研室做好校内实训基地的日常使用与维护工作,积极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效能,不仅服务于学院师生,还可服务于企业职工。
同时,依托企业资源优势,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功能,丰富实作科目,开展见习实习、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实训合作,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数量。
(三)拓展就业合作的层面与渠道。
学院依托铁路行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人员密集型、技术应用型的特点,与企业合作就业,拓展就业合作的渠道与层面。
继续拓展就业合作渠道,巩固原有的呼铁局、包钢集团等合作企业,联系拓展新的铁路就业合作企业。就业专职人员和学生科要经常走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做好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在企业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情况。继续拓展就业合作层面,由就业招聘、顶岗实习延伸到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岗前培训、技能鉴定培训、职工提升学历教育等工作,与企业形成全方位合作。
(四)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争取校企双方领导的支持,一方面从高校引入铁路专业教师,充实专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从生产工程一线扩大聘用铁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我院兼职教师,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
铁道学院与呼铁局等企业开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还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与实践。今后,我们将坚持“互动合作、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原则,以企业的信任为鞭策,以企业的需求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结合点,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积极探索适应校企双方共同发展的合作新路子,真正为铁路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适应型技能人才,为服务自治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学院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4铁道学院校企合作12.25.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