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采

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大学办学历史肇始于1907年的绥远中学堂附设简易师范科,是为呼和浩特地区师范教育之始。1922年、1954年先后更名为绥远师范学校、呼和浩特市师范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普通师范大专生,2000年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并入呼和浩特教育学院,2002年由呼和浩特教育学院、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学院、呼和浩特市职工大学、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大学四所院校合并,2003年8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2004年至2006年,又先后接收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和浩特铁路局分校、呼和浩特铁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广播电视学校、内蒙古技师培训学院,2020年接收呼和浩特市卫生学校,至此完成十校合并。2025年6月9日,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大学,是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15个党政管理机构、2个群团机构、3个教辅机构、15个教学机构。学校占地面积2099.02亩,建筑面积49.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3亿元;纸质图书105万册,电子图书71.79万册。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4942人;教职工1121人,其中专任教师840人,“双师型”教师占比专任专业课教师53.1%,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4.48%,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占比97.93%。

学校聘请现代产业导师、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共计25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特聘外籍客座教授9人。现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共计11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0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0个、自治区级教坛新秀9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技能类专项人才1人、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1人、自治区“511人才培养工程”2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及第三层次人选7人、自治区“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项目”三层次人选5人。近五年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大赛奖励320余项,其中获技能大赛、科技学术竞赛国家级奖20项。在近两届自治区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项4项。

现有招生专业52个,有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药品生物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群9个;有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自治区级品牌(重点)建设专业9个。对接产业优化调整专业效果明显。有校内实训场所429个,其中理实一体化实训场所369个。有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3个,实质性运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23个,相对稳定的校外顶岗实训基地43个。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等137家企业形成双向协同育人,实现学校技能供给和企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校企共建自治区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试点1个、产业学院4个、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4个、企业职工培训基地2个;与央企、国企、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累计27个。学校是11个国家级、4个自治区级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近三年,学校招生就业率稳居自治区前列,共录取学生15180人,计划完成率达99.9%,就业率达98%以上,持续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其中“升学”学生占毕业生总人数40.34%,形成了具有呼职特色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近几年,学校累计获批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6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EI收录32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57篇;出版学术著作116部、教材137部;获授权专利145项、软件著作权91项;荣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2项。签订横向课题合同172份,合同总金额达2324万元。重点培育科研创新团队10支,构建起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涵盖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与专家学者的创新型科研人才梯队。稳步推进各类科研平台与机构布局,2021年获批市级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022年获批自治区花青素生产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与创新方法研究会、蒙牛集团共建校企联合创新中心,联合企业建立市级奶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联合体;2024年获批自治区技术转移机构;2024—2025年获批自治区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学校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理事单位、“丝路北疆”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白俄罗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方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与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国立大学、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工业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与会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等6个专业学历教育项目,被评为自治区“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职业学校”,入选“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中方成员高校。

学校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重点产业,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平台,形成了“资金、政策、专业、资质、技能、人员”全方位深度融合的培训体系。先后建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内蒙古工匠学院”“内蒙古退役军人产业学院”“内蒙古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等,近几年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4万人次以上,年均培训4.7万人次。学校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及资源优势,开展以专、本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函授教育为一体的学历教育,是“内蒙古现代远程教育呼和浩特中心”“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呼和浩特中心”。学校成立呼和浩特社区学院,承担呼和浩特地区社区教育职能,现设有社区学习中心19个,开设社区教育课程30多种,社区教育活动10多种,成立开大书屋26个。

学校秉承“明德修身、格物致知”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一体推进“双高校”“职业本科”建设,实施“三全育人”“三教改革”“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双创育人”示范工程,取得多项成果。入选2023年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A类名单,先后获“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市分基地”“全国职业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优秀成果建设培育项目成果奖”“全国第二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首批自治区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自治区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高校美育实践先进单位”等。


                                                 (数据信息统计截至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