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铁道机车(600101)
二、修业年限
普通高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3年;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为5年。
三、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 属 专业类 (代码) |
对应 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交通运输大类 (60) |
铁道运输类 (6001) |
铁路运输业 (53) |
电力机车副司机(19-210) 内燃机车副司机(19-212) 机车调度员 (19-213) 机车检查保养员 (19-055) 内燃机车钳工 (19-062) 电力机车钳工 (19-063) 机车整备工 (19-065) 给油指导 (19-066) |
铁道机车运用 铁道机车检修 铁道机车整备 铁道机车检查保养 |
电力机车副司机 内燃机车副司机 机车调度员 机车检查保养员 内燃机车钳工 电力机车钳工 机车整备工 给油指导 |
四、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铁路行业需求,体现铁道机车职业教育特色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一定的创业能力和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掌握铁道机车构造、原理、检修及运用管理的专业知识,具备铁道机车运用、检修的技术技能,面向铁路运输业,能够从事铁道机车运用、检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通过企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提出的有关具体要求,研究确定并分条目列举。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
(3)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机电基础理论知识;
(4)掌握主型及新型铁道机车的构造、作用原理、检修方法、运用管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铁道机车“四新”知识;
(6)了解最新发布的涉及本专业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铁道机车钳工及电工的操作能力;
(5)具有铁道机车主要零部件一般检修的操作能力;
(6)具有铁道机车运用管理、铁道机车一次乘务作业、铁道机车检查与保养、铁道机车故障处理的基本工作能力;
(7)具备铁道机车相应的规章熟练运用能力;
(8)具有编制铁道机车零部件检修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简单铁道检查检修装备的改造与设计方面的能力;
(10)具有专业必备的机电操作能力;
(11)具有本专业需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课程总学时262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1314学时,实践教学为1314学时,151学分。
(一) 公共必修课584学时,26学分 (略)。
(二)专业必修课 (含入学教育与军训、毕业设计与论文、顶岗实习) 1528学时 90学分
1.高等数学 52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函数、数列极限与一元函数函数极限、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等。
设置目的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
2.机械制图及CAD 52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常用几何图形画法,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三视图,向视图、局部剖视图、斜视图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圆柱的截割和相贯知识,轴测投影和基本概念、轴测图的画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有关知识,画草图的方法以及识读复杂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能正确使用常用绘图工具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装配图,能用计算机绘制简单的工程图样。
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综合训练。
3.机加工及机械基础 78学时 6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机械传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及标准,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机械润滑、密封、安全保护知识。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常用机构的传动原理和应用,了解通用零件的性能、标准和应用,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实物教学、练习。
4.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 78学时 6学分
主要内容 本课程电工部分学习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电工测量等。介绍直流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电力拖动,常用的直流控制电机、其他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电动机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变压器原理及常用变压器。电子技术部分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应用技能。包括: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件、基本运算放大器、整流与滤波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逻辑电路、脉冲电路的应用等。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具备阅读、分析一般电路图的能力,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检测一般电路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实训相结合。
5.铁道概论 78学时 6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铁路运输生产的基本知识,铁路运输生产组织、铁路运输的性质、任务及铁路发展方向;铁路主要技术装备、线路、站场设备、供电系统、机车、车辆、信号、通讯设备的有关知识。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铁路运输生产的特点,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关系,对铁路运输生产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观摩实习。
6.电力机车电机 52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牵引变压器、脉流牵引电动机、异步牵引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维修保养要求。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基本掌握脉流、交流牵引电动机的运行特性,了解牵引电动机运行特性与电力机车牵引特性曲线的关系,了解机车电气调速原理。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相结合。
7.电力机车电器 52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电器的基本理论,机车受电弓、主断路器、调压开关、司机控制器、两位置转换开关等电器的型号、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在机车上的作用,接触器、继电器、传感器的型号、结构。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牵引电器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独立完成机车主型电器的检修及处理一般故障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相结合。
8.电力机车机械部 78学时 6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电力机车的总体布置原则及要求,主型电力机车总体布置结构;车体、转向架结构及在静、动状态下的受力分析,转向架的走行性能;电力机车走行部件的拆装、吊运、检修;电力机车机械部分一般零部件的修复方法及机械装置作用不良的处理方法;走行部装配尺寸的测量、调整及质量鉴定知识;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机车机械部分基础知识,具有机械部分主要零部件的维护保养技能。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相结合。
9.机车电力电子技术 52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晶闸管等电力电子元件的结构原理,整流电路、逆变电路、交流调速技术的结构原理,并了解新型元器件的结构原理。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车电子电路原理,具有分析整流、逆变电路的能力、具备对机车电子电路常见故障处理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相结合。
10.电力机车制动机 60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电力机车制动机的风源系统、管路系统、制动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状态、检修、日常维护与保养,制动机试验台的构造、工作原理、试验操作程序及制动机主要部件在试验台上的试验步骤与调整方法,制动机常见故障分析、判断与处理方法,车辆制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及制动专业计算知识。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机车制动机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具有电车机车制动机主要部件的检修、试验及一般故障的分析、处理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相结合。
11.电力机车控制 60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电力机车控制的基本理论,主型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技术参数。电力机车电气线路的结构、电路原理图、主要配线图;车载微机控制基本知识;电力机车高、低压试验程序,常见电路故障分析、判断及处理方法。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机车控制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机车电路图,会分析处理电路的一般故障。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相结合。
12.入学教育、军训 60学时 2学分
主要内容 军训:主要进行基本军事训练。入学教育:主要进行纪律教育和专业教育。
设置目的 通过军训,可使学生学习有关军事知识和军事条令,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各种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遵守学校纪律,树立专业思想。
教学方式 实训。
13.专业认知实习 30学时 1学分
主要内容 结合铁道概论课程内容,了解铁路运输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及工作内容,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设置目的 通过专业认知实习,可使学生了解铁路运输企业总体状况及本专业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地位和作业。
教学方式 观摩实习。
14.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 30学时 1学分
主要内容 熟悉常用电工工具的分类、规格、使用与维护;常用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的名称、规格及用途;具备常用低压电路的检修和维护;电气控制基本环节的接线;常用电子电路的装配的能力。
设置目的 通过电工电子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学会使用电工仪器、仪表,掌握电工、电子电路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教学方式 实训。
15.钳工基本技能训练 60学时 2学分
主要内容 介绍机械钳工常用工具、量具的分类、规格、使用与维护;车工、焊工等的操作技能。
设置目的 通过钳工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熟悉机械钳工常用工具、量具的分类、规格、使用与维护;
(2)初步具有机械钳工、车工、焊工等的操作技能,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教学方式 实训。
16.电力机车电机专项检查与维护 52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训练电力机车各种电机解体、清洗、检查、测量、试验及电机主要部件维护保养和给油方法要求以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设置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力机车电机的检修工艺流程、电力机车电机的维护保养和给油方法。
教学方法 实训。
17.电力机车电器专项检查与维护 52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训练电力机车各电器的解体、清洗、检查、测量、试验及电器主要零部件维护保养和给油方法要求以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设置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力机车电器的检修工艺流程、电力机车电器的维护保养和给油方法。
教学方法 实训。
18.电力机车机械部分专项检查与维护30学时2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训练电力机车机械部分各零部件的解体、清洗、检查、测量、试验及主要零部件维护保养和给油方法要求以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设置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力机车机械部分的检修工艺流程、电力机车机械部分的维护保养和给油方法。
教学方法 实训。
19.电力机车制动机运用、维护与故障处理 44学时3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训练电力机车制动机系统各部件的解体、清洗、检查、测量、试验及主要零部件维护保养、调整试验、给油方法要求以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设置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力机车制动机系统各部件的检修工艺流程、维护保养和给油方法、调整试验程序或要求。
教学方法 实训。
20.电力机车控制系统调试、故障检测与维护 44学时3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训练电力机车电气控制系统的检查、调试、测量、试验及故障检测和应急故障处理。
设置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力机车电气控制系统的检查、调试、测量、试验及故障检测和应急故障处理。
教学方法 实训。
21.技能培训及鉴定 44学时 3学分
主要内容 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设置目的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至少获得一个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
教学方式 对岗位工种进行理论辅导、技能训练。
22.毕业设计(论文)120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及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置目的 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方式 辅导。
23.顶岗实习 270学时 9学分
主要内容 深入生产一线,熟悉电力机车检修、电力机车运用、铁道牵引供电方面接触网维修、变配电日常工作内容。
设置目的 通过现场实习,使学生熟悉电力机车检修、电力机车运用、铁道牵引供电方面各岗位的工作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掌握各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方式 现场实习。
(三)选修课 其中限选课366学时22学分,任选课130学时10学分
24.电力机车运用与规章 60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机车运用组织管理,电力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标准化过程,机车检查、运用、维护与保养,乘务员自检自修范围,故障应急处理办法及“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有关内容。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协助司机操纵机车运行、独立完成机车机械部检查及机车一般故障的分析、处理等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相结合。
25.电力机车检修基础 60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电力机车段修规程、检修主要设备、机车损伤机理、零件修复方法和修理工艺等机车检修基础知识。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力机车的修理制度和零件修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相结合。
26.电力机车乘务作业 66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与电力机车司机所完成的机车一次性乘务作业过程、机车检查保养、机车自检自修与故障处理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关的专业知识。
设置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机车操作、机车检查保养、自建自修、电气故障检查及电气故障应急处理技能。
教学方法 讲授、现场观摩、实训。
27.列车行车安全装置 66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安全理论、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机车信号、无线列车综合通讯设备、列车尾部防护装置、轴承温度监测装置及机务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等基本知识。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了解现代安全理论、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机车信号、无线列车综合通讯设备、列车尾部防护装置、轴承温度监测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构造及相关的操作,并能熟练运用机务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相结合。
28.动车组驾驶 44学时3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动车组操纵前的检查、动车组驾驶的基本作业程序、作业内容和基本要求。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动车组驾驶一次作业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相结合。
29.城市轨道车辆制动技术 30学时 2学分
主要内容 介绍轨道交通车辆风源系统、管路系统、制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状态、检修、日常维护与保养,制动机常见故障分析、判断与处理方法,制动计算知识。
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试验及一般故障的分析、处理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
30.内燃机车柴油机、电传动及制动机 60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内燃机车柴油机、电力传动、制动机的结构、简单工作原理和以上部分的油路、水路、电路、风路的基本工作过程,重点识别内燃机车电力传动电路和制动机风路。
设置目的 通过对内燃机车柴油机、电力传动、制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以上部分的油路、水路、电路、风路的基本工作过程的学习,熟悉内燃机车电力传动电路和制动机风路,为今后内燃机车应急故障处理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 讲授。
六、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科学编制教学计划进程表。附件2《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程表》
七、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应满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要求,应该满足教学安排的需要,应该满足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应该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要求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具有铁道机车专业及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铁道机车检修或运用技术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铁道机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应主要从机务段检修或运用部门相关单位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铁道机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行业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能承担课程与实训教学、实习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条件
(1)铁道机车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室
主要配备各种电气测试仪表仪器等通用电工工具、通用机械检修工、量、夹具等。用于机械制图及CAD、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钳工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2)接触网实训室:主要配备接触网、受电弓、电力机车高低压配电柜、制动屏柜、供电断路器等。用于电力机车电器及电力机车检修课程中的基本的电力机车电器部件的认知及维修操作技能的教学与实训。
(3)HX3电力机车模拟驾驶仿真实训室
主要配备电力机车模拟驾驶系统,可以进行电力机车模拟驾驶及非正常行车的故障处理,用于电力机车控制、电力机车乘务作业、电力机车控制系统调试、故障检测与维护课程中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与实训。
(4)铁道机车车辆实训场
主要配备内燃机车一台。用于电力机车机械部分、电力机车检修等课程的部件认知和电力机车乘务作业机车检查与保养的操作技能的教学与实训。
(5)LKJ综合实训室
配备最新LKJ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用于列车行车安全装备课程的技能训练。
(6)乘务员出勤实训室
按照最新规章和铁道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要求的乘务员出勤实训系统,用于电力机车乘务作业课程的技能训练。
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训项目。以上实训室还可以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2.校外实训条件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铁道机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应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铁道机车专业涉及的职业标准、技术手册、操作规范、规章制度、专业期刊以及案例类图书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数字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实施具有专业特色的“任务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尽早接触企业。通过创设真实和仿真的铁道机车职场课堂,“实现教学过程与作业过程对接”,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作业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加强化实践育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在培养过程中,以实践知识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起点,以工作过程逻辑组织教学内容,以“做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学习成效;全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引导、指导;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中学习如何完成实际工作,学习必要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最后达到掌握基于经验的专业系统化深入知识。
(五)教学评价。
1.公共基础课程
通过课程考试、操行评价、认证考试、运动技能及体能达标测试等手段进行考核。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等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全国大学英语三、四级考试”、“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的考核,要综合考虑职业能力。对于项目式教学,考核成绩评定以项目完成情况为基础,既重视项目成果,又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业素养、科学性、规范性、创造性,以及团队的协作性和每个学生的个性表现。采用“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依据各课程标准中的考核方案进行。
3.顶岗实习
采取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企校共同考核。考核依据顶岗实习手册、企业评价、顶岗实习总结报告等。考核方式由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组成考核评价小组进行考核。具体如下:
(1)学院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实习记录成绩×20%+实习报告成绩×80%;
(2)综合评定成绩=企业评定成绩×60%+学院指导教师评定成绩×40%。
(3)实习记录成绩、实习报告成绩、学院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企业评定成绩均以百分记,综合评定成绩按照低于60分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79分为中等,80~89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记。
4.综合评价
本方案中各门课程单独考核,最后依据学分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需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毕业前至少取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六)质量管理。
(一)学校和二级院系要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二)学校、二级院系及专业要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三)学校要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四)铁道机车教研室要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与改进,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八、毕业要求
本专业所有学生须修完专业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任意选修课。通过考核成绩合格,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准予毕业。
本专业毕业学分要求为151分,其中必修课为116分,专业限选课25学分,任意选修课10学分,实践教学周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