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引企驻校”借力发展,创建校企融合办学新模式

2021年09月24日 11:53  点击:[]

高职专业建设要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方向,因此,创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们的办学宗旨。而建设开放、共享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是美术系设计专业发展的强有力保障。2019年,美术系将涌光设计工作室引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常驻,双方在实训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和有效的合作。用真实项目带动实习实训教学,训练和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有效实施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果显著。

一、实行“1351”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充分市场调研,根据行业需求和就业岗位;校企合作明确专业定位,并进行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确立了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的办学模式,实行“1351”人才培养模式。

沿着一条能力主线:以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引入企业三个资源:结合课程引入企业真实设计项目进行教学,引入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企业先进技术及设备参与教学过程,引入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培养工匠精神;通过五个转化:课程设置岗位化、素质培养企业化、能力训练职业化、内容重组模块化、教学模式项目化;强化一个训练(技能):校企合作强化技能训练,实现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的目标。

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校企双方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重组,确定适合的新的教学内容;专任教师重新修订课程标准。校企双方任课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一)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建立“岗位—能力—知识—课程” 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双方通过对岗位群调研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形成知识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需求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依据设计专业职业岗位群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构建相关模块课程。课程结构分为基本素质、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个模块。与此同时,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及时将设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开发图形、图库等专业教学资源。组织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二)教学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

以实训育人才,以项目炼精英,围绕生产性实训深度改革教学模式,推行轮岗实训制度,全员参与真实项目,培养职业素养。以项目为中心,阶段性安排课程;改“课时制”为“工时制”;实战成绩成为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加综合,并且可以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逐渐向独当一面的“创业者”转变,这将对设计专业的师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成果、效果、结果为目标的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高职教育新模式。同时根据企业要求与工作过程特点,整合教学内容,按知识结构分模块,按能力结构分项目,按认知规律分任务,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根据企业对员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将立德树人贯穿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方方面面,提升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改善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三)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融入教学

将教学改革课程成果、已建成精品课程和在建优质资源共享课程的最新资源、技术成果在线开放分享给广大师生,带动专业群课程改革与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

1.设计基础教学改革,完成校本课题;建成《设计基础》、《设计速写》院级精品课;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简化’课题研究”并应用于基础课教学。

2.《3DSMAX&VRAY室内效果图表现》、《图形处理》、《计算机图像处理》等三门课程完成“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并将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随后全面推开专业核心课程的一体化课程改革。

3.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实战课堂’研究”,把合作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创建实战课堂,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并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流程来训练学生,通过项目演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系列包装》教学资源;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优质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图形处理》、《3DSMAX&VRAY室内效果图表现》线上微课教程应用于教学实践。

三、校企合作共同创建实训工作室

2018年底,美术系与涌光设计工作室共同创建的校内实训基地——呼职·涌光设计实训工作室正式启动,工作室包括学生用实训场地及实训设备、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办公室、项目洽谈会议室等,以设计类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实现资源共享(专业群),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训工作室将努力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实训方式、实训过程企业化,同时,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加强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教学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逐步形成系列化的实训项目、配套的实训教材、一流的指导教师,完善的管理规范。

设计实训工作室自创建以来,承担了设计类专业的实训教学、2019届、2020届、2021届毕业设计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率组开展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2019·第六届、2020·第七届内蒙古创意设计展、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第三届链谷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对接活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百思岩”矿泉水产品设计推广、内蒙古民族传统奶制品包装设计、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黄华•秋”校园摄影大赛策划、设计和执行、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招生宣传等大量设计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校企合作师生参与和持有的商标注册品牌包括:智能广告设计平台(实用新型设计专利)、黄金大米包装设计(外观设计专利)、顿顿二俩五(白酒,商标注册及瓶型注册)、Hi•摩尔(服装与服饰品牌)、皴舍(民宿酒店)、又又慢生活(生活体验馆)、咸封三年(食品,商标注册及瓶型注册)等。2021年初,呼职·涌光设计实训工作室被评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五星级实训室。

2021年,呼职·涌光设计实训工作室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实施“创艺工坊”工作计划,精准对接市场,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设计开发、制作和推广有内蒙古特色的手工艺制品。校企双方导师依托真实的工作项目,指导学生参与真实的工作任务,辅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融入情感和态度教育,构建“人文素养+技术技能+职业态度”的全要素育人的现代师徒传习体系。通过导师带学徒的方式培养一批爱学习、爱工作、肯动手、会动手、具有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对接我系承接的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之“艺术设计专业群校企合作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并于2021年底形成标志性教研教改成果。

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与涌光设计工作室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选派团队教师外出研修和定期到企业实践,了解设计规范和流程,积累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经验,切实提高实操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不断创新,丰富设计理念,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及科研创新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打造校内专任与校外兼职协同合作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良好平台,加强专兼职教师互补,立足产学研用结合,形成专业教师良性竞争环境,促进共同提升;建立校企合作创新团队的合作机制,能够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在团队良好的教学改革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基础上,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包括教材、图库、技术创新与服务、品牌注册、知识产权登记、外观专利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并应用于教学。推进专业教师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提升、学生就业和地区经济。

2020年,教师团队批准立项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群校企合作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目前着力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职业教育国家级“艺术设计专业群校企合作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及时总结创新做法和优秀经验,凝练可复制、可应用的典型成果,结合建设成果形式安排交流展示活动,包括:公开教学活动,现场观摩展示、主题讲座报告、学术交流研讨会、考察调研等,例如: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课堂现场教学观摩与交流(课程教法改革成果展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课程教学观摩与交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果展示);参加教委、高校师资培训等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教研课题与教材开发类成果展示);联合相关企业协会举办主题讲座和教学研讨会(校企合作成果展示);通过申报自治区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教师技能大赛和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成果、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展示)等等。在院系及区内协作领域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成果交流展示与推广,把经验“带出去”,发挥示范和引领辐射作用,提升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话语权和知名度。

把真实项目引入课堂,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员工共同指导,并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流程来训练学生,是我们创建实训工作室的初衷;通过项目演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完成市场认可的作品是我们的目标;利用企业搭建的平台,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的顶岗实习真正进入到对口单位,为之后的就业打好基础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下一步我们尝试将实训项目和实训室顶岗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实训室的引领作用,让专业课程教学真正转换为实战课堂,实现学生在校期间的顶岗实习,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上一条:思维训练场上辩证法飞扬——《创意思维训练》中的课程思政探索 下一条:课赛融通、利教益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