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简介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资源库》(原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是由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马列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团队,在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完成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经过推广使用、完善更新形成的一项教学成果。教学资源库经历了探索奠基、稳步建设、全力推进、结项验收和推广使用、完善更新六个阶段。资源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为依据,包含有课程教学基础资源、课程教学教案与课件资源、课程实践教学资源、课程评价与测试资源、课程的拓展资源等资源全部文本资源439个,课程主讲教师教学新视频资源67个。

图1成果资源内容框架
其中课程教学基础资源包含课程标准1项和课程内容设计七章24个教学单元,每单元教学设计涵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指导的设计、学习评价设计、实践教学的设计八方面;课程教学教案与课件资源各24项;课程实践教学资源6项;课程评价与测试资源806道试题。

图2成果教学基础资源

图3成果教学设计资源

图4成果内容:教学音视频资源

图5成果内容:教学音视频资源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B/S结构,基于J2EE架构,采用Web2.0 AJAX页面开发,将课程纸质化、平面化文本资源,制作成为“学生能学习、教师辅教、社会者共享” 的立体化资源库。

图6通过优幕课网络平台呈现的成果内容架构

图8通过超星尔雅-学习通网络平台呈现的成果内容架构
二、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解决教育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服务问题。
资源库建设、使用、更新完善中坚持处理好课程目标和任务关系,突出课程资源的政治性、思想性,强化意识形态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紧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责任,拓展丰富的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阅读文献资源,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图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2、解决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问题。
资源库建设、使用、更新完善中,注重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向同行,贯彻“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新理念为指导,整合呼和浩特市校、企、政、社优质资源,通过系统化设计建成提升学生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养形成、法律素养提升及职业伦理意识构建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发挥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课程。

图10成果内容 呼和浩特市道德教育资源--青城骄傲
3、解决了课程教学实效性不强问题。
资源库网络资源充足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适应数字化学习的学生人数逐年提高,开出网上课程、慕课、微课等。
4、解决了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文化底蕴不深厚和实践精神不践行的问题。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解决学生对教学内容不能完整把握的问题;通过线上学习,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微课,解决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人文素养薄弱的学生,能够跟上学习进度,完成学习任务,有良好的学习效果;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解决了教师教学能力不强的问题。
教师通过对课程的设计、微课的设计和录制、课程资源的推广使用,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升了教师的线上教学的技术和能力,对课程构建能力的培养。
三、成果的创新点
1、成果建设的示范性。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2015年建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课程依托优慕课网络平台,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补充,课程惠及全院各专业学生学习,互动128015多人次,对同类兄弟院校起到了引领示范。
2、成果资源的共享性。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资源库是内蒙古教育厅启动建设的唯一一个自治区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库以国家和自治区创新行动计划为遵循,资源库建设坚持一体化设计、颗粒化开发,资源内容涵盖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课程评价与反馈等课程教学全过程。资源内容覆盖课程基础资源、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课程评价与试题库、课程音视频资源和课程拓展资源六大模块,31个二级模块,480个资源。课程资源类型包含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模拟仿真。引进同类兄弟院校教师和社会专家共同主讲,课程依托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3、成果内容的政治性与人文思想性。
成果立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以政治性引领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文思想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通,结合内蒙古地域文化、区域特色引进青城红色文化资源、青城骄傲、道德模范、青城好人进校园,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结合各专业面对不同职业群,开展职业伦理和专业伦理教育。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成果的教学课件和音视频的推广和应用。
成果内容在两个网络教学平台即优慕课和学习通上建设了网络课程,通过平台为全区17位任课教师复制教学资源示范教学包,实现了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教师、行业人员、社会学习者等各类用户,提供多终端的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讨论答疑等服务。

图11 成果通过优幕课网络平台与教师共享

图12 成果通过优幕课网络平台接受社会学习者访问
2、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为引导学生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课程教学以问题教学法为主导,开展案例式、合作式教学,提升理论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有效互动。课程教学实现从党言党语、向教言教语和学言学语转化。引导学生思考理论,品读人生,提高修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金课”
3、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课程教学立足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重点“一本通”教材体系转化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设计理论教学专题和实践教学项目,形成了专题化理论教学和项目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