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高度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建成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平台。2007年至2012年,学院相继投入近1800万元完成了第一期、第二期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得我院校园信息化建设处于全区同类院校先进水平,为进一步完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学院主要已完成的项目有:
(一)完成了2条独享百兆的外网接入,基础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网络路由设备西校区采用一台RS6602路由器,完成由中国联通提供的互联网专线接入,速率为独享二百兆,满足学院西校区教学、办公日益增长的互联网访问量需求;东校区采用一台RS6608路由器,完成由中国移动提供的互联网专线接入,速率分别为独享柒百兆;建成了光纤骨干网,以有线为主、无线为辅的方式覆盖学院的教学、办公、学生宿舍等区域,网络交换设备采用四台S9505、S7503核心路由交换机,实现高速转发;汇聚交换机采用H3C 5600交换机,实现了数据包的过滤;接入交换机采用H3C二层可配置交换机,实现了VLAN的划分;服务器群接入交换机采用四台千兆智能弹性交换机,满足了服务器群的高访问量。形成了骨干千兆、接入百兆的网络,各类信息点达10000多个。
东西两校区在学生宿舍区、办公区域、公共自习室、礼堂、广场等开阔区域,设计部署180个无线AP接入,辅助有线网络,建成覆盖全院的网络系统。重点区域覆盖率达到100%,全院覆盖率达到70%。
网络应用已覆盖全院,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专业服务器共30台, 完成了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标准,全校人、物信息全部集中管理,实现数据共享,集中控制;实现了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及综合信息门户,全校师生可安全地通过个人密码访问校园网,共享各类信息;学校管理实现自动化处理,安装并推广使用了人事管理、教务管理、OA办公自动化三大主线系统,并提供了财务管理、域名解析、电子邮件、计费及网管、防病毒、网络监控、Web Server、网站发布、文件下载、数据库管理等各类服务。
全院东、西两校区网络拓扑如图:
(二)完成了公共数据库平台建设,教学及管理实现了自动化
公共数据库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基础和前提,只有全面完成公共数据库的建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信息化。
公共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专业数据库服务器搭建。公共数据库平台存储全院公用基础数据,如学生信息、人事信息等,为学校的综合报表、综合查询以及校情展示提供数据基础。
已完成的公共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人事库:在职教职工基本信息、离退休职工基本信息、工资信息、师资信息表等。
学生库:奖惩、学籍变动、招生、思想教育、就业信息表等。
代码库:各种公共代码表。
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安全保障服务。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身份认证及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完成了对整个校园网用户的身份和权限管理,改变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实现“单点登陆,多点漫游”。为在校园网内实现更高层次的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门户对校园网内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管理和整合,统一控制用户对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访问,为用户提供集成的访问入口,并根据用户身份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特定信息资源和业务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4、 完成了教务管理系统的推广及使用,实现教务管理现代化
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作为校园信息化核心业务之一,是一个集Client/Server和Browser/Web Server技术于一体,涉及教务、教学管理各环节,面向各部门用户的大型集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能够充分满足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需要,全面支持学分制下的弹性修读年限、培养方案体系、教学任务管理流程、课程排选模式、考试管理、收费方式、辅修专业等管理工作,涵盖了教务、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实现了结构化的培养方案体系,受控的先选后排模式,先修读后注册的辅修模式等强大功能,为学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
5、 完成了OA办公管理系统的推广及普及,实现办公自动化
我院办公自动化平台采用的是由北京清元优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基于J2EE平台、针对高校用户的OA网络协同办公软件。该系统从易用、便捷、灵活的设计思想出发,应用目前主流的J2EE标准,为学校各院系、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办公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稳定的办公系统。目前办公系统按功能分为以下工作区:首页工作区、个人办公区、公文流转区(党政办公)、公共信息发布区、日常办公事务管理区、内部论坛讨论区、系统配置区等。
6、 完成了专业与课程等资源库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
专业与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核心。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的主要内容为:
(1) 支持特色专业的建设、申报和评审;
(2) 教学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和发布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
(3) 实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日常教学的统一管理,将课程建设成果融入特色专业网站建设;
(4) 提供专业建设的各类信息,如专业设置、培养计划、课程信息、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等;
(5) 围绕专业建设,对专业概况、师资队伍、学术科研、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专业建设信息进行全方位、多途径展示;
(6) 支持上传和发布文本、动画、图像、音视频等多媒体专业建设;
(7) 提供专业栏目模板和页面模板。
7、 完成了精品课申报、评审与建设平台
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示范课程,带动学校整体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其内容是:
(1) 教师和管理人员可方便实施课程的申报、制作、评审、研究、管理;
(2) 支持课程组同时构建和维护一门精品课程内容;
(3) 与网络教学平台相融合,深化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
(4) 建立精品课程研究资料库:文件汇编、经验交流、研究论坛、常见问题、优秀课程案例,促进经验共享;
(5) 提供动态信息发布和优秀课例;
(6) 支持模板选择与自定义课程栏目;
(7) 提供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模板;
(8) 教师自主构建精品课程内容,支持doc、pdf、jpg、fla等格式文件;
(9) 支持国家要求的教学录像直接上传和在线播放;
(10) 网络教学平台中课程内容融入精品课程构建与申报;引入网络教学平台中已经建好的课程材料,扩展诸如答疑讨论和课程作业等师生交互内容,共享网络教学内容。
(11) 支持网上评审,建立校内课程初评与遴选机制;教学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的自身专业特点设置课程组、专家组以及评审指标体系。
(12) 系统预置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13) 提供用户管理、课程申报管理等功能。
(三)数字化图书馆完成了第一期建设
已构建30T 容量的图书专用海量存储系统,满足了图书文献数据库及其它网络教学资源的存储与使用,建成了书生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数字系统,实现了网络化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的阅览和多媒体、多语种的信息资源共享。
阅览席位4500个,全部按照全新的智能大厦标准来设计,内部设多功能电子阅览室3个,信息咨询与电子文献检索室1个,各类型的图书资料库(室)26个,全部实现无线上网。图书馆的网络主干为千兆光纤,信息点到汇聚点均为6类线,达到百兆传输能力,信息点数量为300多个。
(四)完成了公共资源服务系统的建设
1、 站群系统建设完成
我院站群系统稳定运行3年,校园网站采用TRS WCM内容协作平台,这是一套完全基于Java和浏览器技术的网络内容管理软件,它可以实现全浏览器界面的内容创建、编辑和基于模板的内容发布,具备强大的站点管理功能,并提供企业级协作环境。
2、 完成了邮件服务系统的建设
邮件采用了亿邮电子邮件系统,为学生及教师分配大容量的邮箱,校园内部与外部互通电子邮件, 实现网络存储,方便远程帐号管理本地资源。亿邮邮件系统除了提供完善的Web mail的功能以外,还提供网络存储、网络日历、语音邮件、视频邮件、安全邮件等功能。
3、 安防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完成
完成了校园数字监控系统学院120个点位的建设及安装,在学院和宿舍等出入门口、重要路段、重要教学、科研、实验室等地点设立视频监控点,获取实时图像资源和历史图像数据,控制云台摄像机、高速快球摄像机,实现查询、下载、复制,抓拍等功能。使相关部门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治安动态,提高治安管理水平。
4、 校园IP网络广播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
采用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TCP/IP网络技术,将音频信号以IP包协议形式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进行传送,彻底解决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音质不佳,维护管理复杂,互动性能差等问题。采用这种工作方式,可以实现多网合一,跨越局域网和广域网。使用简单,安装扩展方便,只需将数字广播终端接入计算机网络即可构成功能强大的数字化广播系统。
IP网络广播可独立控制每个广播终端播放不同的声音,不仅能够完全实现传统广播系统的基本功能,如背景音乐、分区播放、实时广播等基本要求,而且还具备音频自由点播、远程任务管理等功能。
5、 校园手机“一卡通”建设基本完成
充分重视校企合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签署手机“一卡通”及数字校园合作协议。将手机通信业务首次引入数字校园,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了数字化校园的内涵及意义,标志着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入无线通信业务的崭新时期。
在校园手机一卡通系统中,用户可以用带有SIMPASS卡或RFID-SIM卡的手机进行刷手机消费、刷手机开门、刷手机打开水、刷手机出入图书馆等等,还可以通过校园手机一卡通的“空中补助”功能,实时将补助的金额充入电子消费钱包中。真正实现了“一机(卡)在手,走遍校园”。
学生可以通过短信、WAP等方式实现排课、选课、图书借阅、消费情况、账户信息等各种信息的互动查询,可实现各种信息的指定下发,具有通知、提醒的功能,并可通过短信、UTK菜单等方式实现空中圈存,为师生对校园卡充值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借助“校园手机一卡通”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整合和带动学校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各管理部门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和辅助科学决策,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网络应用基础平台的建设,逐步完成了校内应用系统体系结构的升级。
“手机一卡通”实现的功能主要有:
1) 东、西校区超市、食堂消费;
2) 东、西校区水房打水;
3) 东、西校区澡堂洗澡;
4) 东、西校区学生宿舍用电控制;
5) 东、西校区学生宿舍人员快速通道管理,结合数字校园管理系统,整合学生宿舍管理系统,有效解决学生夜不归宿问题;
6) 东、西校区部门门禁管理;
7) 东、西校区图书管理系统建设,整合了清大新洋图书管理软件;
8) 东、西校区机房监控系统建设,增加手机监控功能;
9) 校信通功能,及时通知就业信息、学院动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