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所属学院:铁道学院
课程编号:15010031
课程名称: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
学时/学分:52/4
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基础
适用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牵引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认识牵引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成以及牵引供电远程控制系统的作用和构成。
学习本课程前,应先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续与之相关课程为《变电所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分析方法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自动化数据处理和自动化数据通信等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设备的情况,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网络知识,对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利用单片机实验系统对断路器进行模拟控制,能利用网络知识组建简单的控制网络,能对牵引供电远程控制系统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掌握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的基础知识;
(3)掌握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
(4)掌握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处理基本知识;
(5)掌握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6)掌握用单片机构建两段电流保护的方法;
(7)掌握牵引供电远程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利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组建多机网络;
(2)能利用综合自动化的基础知识分析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各种功能;
(3)能利用单片机构建两段电流保护;
(4)能应用牵引供电远程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清楚的分析牵引供电系统的控制过程;
(5)能应用牵引供电远程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解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与敬业精神;
(2)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 章节或单元
| 教学内容
| 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态度目标要求
| 学时
| |
|
1
|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 1.计算机网络概述;
2.Internet;
3.计算机网络基本硬件及构成;
4.组建简单计算机网络。
| 1.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
2.掌握计算机网络各种硬件的作用;两台计算机网络的构成方法及简单的组建方法;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 6
|
|
2
| 第二章
牵引供电系统远动概述
| 1.牵引供电系统远动技术概述;
2.牵引供电SCADA系统功能及构成;
3.牵引供电系统远动装置运行规程;
4.越区供电案例分析。
| 1.了解牵引供电系统远动技术概述、牵引供电系统远动装置运行规程、调度命令的编制;
2.掌握牵引供电SCADA系统功能及构成;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与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 8
|
|
3
| 第三章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概述
| 1.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概念及特点;
2.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3.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和配置;
4.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 1.了解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与供变电技术中变电所二次设备的关系;
2.掌握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及结构形式,能用模拟设备搭建简单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3.培养学生团结协做的精神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 8
|
|
4
| 第四章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硬件原理
| 1.变电所模拟量输入输出原理;
2.变电所开关量输入及输出通道;
3.数字量的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4.单片机控制实例。
| 1.了解变电所模拟量输入输出原理,了解数字量的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2.掌握变电所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
3.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 10
|
|
5
| 第五章
牵引变电所的微机保护及智能装置
| 1.牵引变电所微机保护装置;
2.接触网故障测距装置;
3.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 1.了解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APD)的作用和构成原理;
2.掌握牵引变电所微机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原理;接触网故障测距装置的作用与构成原理;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 10
|
|
6
| 第六章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数据通信
| 1.数据通信概述;
2.串行数据通信及其接口;
3.变电所信息传输的通信规约;
4.现场总线技术在变电所中的应用。
| 1.了解牵引供电远程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2.掌握综合自动化系统数据处理及数据通信的基本方法,能够用实训设备构建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及数据处理;
3.培养学生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 10
|
|
合计
| 52
|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方面的教育。
2.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教法改革,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贯彻以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等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本大纲根据理论够用的原则,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可结合实际,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10%左右)。
4.注意改革学习成绩的考核手段和方法,探索新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二)考核评价建议
1.对学生考核按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比例给出总成绩。
2.平时成绩的评定要综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认真程度;学生的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3.期末成绩由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其比例建议理论考核占60%,技能考核占40%。
(三)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教材的选用或编写应符合本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
建议选用教材:铁路职业教育铁道部规划教材《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高职),王亚妮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建议配置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实训设备和仿真软件,供学生实训使用。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鼓励教师开发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校园网建立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参考文献、与本课程相关的科技动态、检测评价等数据库和学习讨论室,通过信息共享、交流反馈等方式,为师生提供大量的课程信息。可利用相关的网站、公共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中的教学资源来为教学服务,拓宽教师与学生的视野。
五、参考文献
1.《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 王亚妮 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年
2.《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培训教材》杨新民 杨隽琳 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
3.《牵引变电所》(第二版)林永顺 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年
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四版) 贺家李等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年
5.《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朱声石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4月
编写人:周志忠
审核人:韩东伟、王宏亮
编写日期: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