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开设于2008年,是在原内蒙古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人文与旅游系的骨干专业之一。2018年初,学院专业重新调整,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划归人文与旅游系,专业生源稳定,每年的招生人数稳定在80人左右。
二、培养目标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政治判断力、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具备采、写、摄、录、编的综合业务素质,能够胜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融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平台作业能力于一身的融合媒体新闻人才,简而言之,以职业化融合性实用技能人才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三、专业特色与优势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紧扣新媒体行业实践和媒介融合发展趋势,根据融媒体岗位能力要求,对接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1+X”标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围绕内容产品化、运营新思路、传播新策略等多个技能模块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着力培养能够完成融媒体内容策划与采编、摄影摄像、音视频制作、发布、运营传播等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同时,课赛融通,将课堂教学与专业技能竞赛紧密结合,先后在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各种奖项;课证融通,学生在学校还可考取新媒体运营职业技能证书,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核心课程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全媒体采访、摄影摄像、新闻摄影、全媒体新闻编辑、全媒体写作、影视制作技术、试听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
五、师资队伍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专业拥有一支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具备新闻、影视、中文、多媒体等多学科的专业教学力量,副高级职称比例占到75%以上,团队中有1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人。专业教师近几年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职业院校大赛奖项。
此外教学团队中有还聘请了校外兼职教师,主要担任专业实践教学,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有效提升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水平。
六、教学设施与资源
学院建有实训机房2间,多媒体教室12间,配备有全媒体演播室、摄影工作室等实训场所,拓展了学生们的实训条件。购买安装了新媒体运营实训软件,从2023年开始培训学生进行新媒体运营1+X的证书考试,提升学生在实践能力,增加他们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教学资源库的资源主要来自学院集中采购、互联网、电子音像超市和教师的积累。教学资源库师生共享,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扩展知识。
七、就业方向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编、摄影摄像、音视频节目制作、宣传推广、新媒体运营、融媒体产品经理等相关工作;能在新闻机构、宣传部门、互联网公司与各类媒体机构中从事策划、采编、内容制作、运营、市场、品牌推广等工作。同时,也可自筹媒体工作室、影视制作室、文化传播公司等,从事各类宣传、摄影、影视制作等工作。
八、校企合作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努力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青橙融媒、金色童年、内蒙古画报社等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满足学生认识、实践、体会社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提供拓宽知识视野、丰富实践经验、锻炼新闻实战能力的平台,使每年的毕业生能够进行高质量的顶岗实习,能够有选择的进行职业训练,也使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以其强大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实践机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广泛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使他们能够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需求,成为具备跨平台内容创作、全媒体运营及数字化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