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正文

2022级中医专业课程标准

2022年12月29日 16:24  点击:[]

2022级中医专业课程标准

一、公共基础课

1.思想政治(128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具有法制观念。

    主要内容: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

2.语文(128学时)

    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普通话成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交际用语和日后工作中的规范用语。通过学习,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主要内容: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实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英语(128学时)

    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主要内容: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

4.数学(128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学习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集合、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排列与组合、概率初步。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学习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5.体育与健康(128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第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包括每周1学时的形体训练,通过训练,增强自身体态的健美,养成行为举止美的习惯,提升自己的精神气质,从而更符合对护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要求。

    主要内容: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6.计算机应用基础(64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络应用能力。

    主要内容: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7.历史(64学时)

8.劳动教育及实践(8学时)

    课程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新时代劳动价值观,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树立正确择业观。

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使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具备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具备面对重大疫情和灾害等危机时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9.入学教育(8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尽快融入角色、自觉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主要内容:学习本专业思想教育、校规校纪教育、荣校爱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使学生尽快融入中职生活。

10.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56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军事理论及军事技能训练,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作风,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1.国家安全教育(32学时)

课程目标:培植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引导学生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使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主要内容: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12.艺术欣赏(32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

主要内容:了解美术基础知识及音乐基础知识。

二、专业核心课程

1.解剖生理学基础(96学时)

通过系统解剖学、生理学基础知识讲授及标本、模具的观察,使学生掌握组成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使学生掌握有关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影响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因素;使学生熟悉细胞和各类组织的微细结构,了解人体发生发育的基本过程,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正常形态学基础。

2.中医学基础(96学时)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临床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本课程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的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疾病的防治及康复原则等,是学习中医学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 中医诊断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诊法和辨证两个重要方面。诊法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辨证提供客观依据。辨证通过八纲、气血津液和脏腑等辨证方法,对临床资料分析判断,辨识出疾病的本质,归纳为某种证候。

3.中药与方剂学(64学时)

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常用或有代表性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等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课程之间,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剂型,妥善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体。

4.中医内科学(96学时)

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

5.中医妇科学(64学时)

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6.中医儿科学(64学时)

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的一门临床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知识,熟练运用中医儿科辨证论治的方法诊治儿科常见病、时行疾病、新生儿疾病等病证的中医儿科诊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7.中医适宜技术(64学时)

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床治疗等部分。

三、专业选修课程

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64学时)

免疫学、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等方面的内容。

2.药理学基础(64学时)

药理学的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药理学总论论述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运用,为学习各论奠定基础。药理学各论则按各类药物论述其作用及应用的概况,并对该类药物的代表药系统地叙述其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知识以及该类药物中其他药物在上述方面的特点。通过课程学习重点掌握各类代表药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护理以及各类药物的共性。通过学习,认识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进而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力求做到安全、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用药和用药监护的能力。

3.护理学基础(32学时)

包括医院环境、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舒适与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人的清洁卫生、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本课程以当代护理观为指导,系统介绍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集中训练学生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

4.病理学基础(64学时)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其基本内容是研究各种疾病的共同的基本规律和各个器官或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授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为更好地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中运用病理学工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条: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医药卫生系(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条:护理专业毕业实习计划

关闭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高职园区
蒙ICP备05006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0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