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骄阳似火。7月7日,暑期“三下乡”活动第三天,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追寻榜样足迹,共绘北疆新篇”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进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开展了参观学习、志愿服务、文艺惠民、调研访谈等系列活动。实践团以行走为笔,在北疆大地书写“实践出真知”的思政答卷,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切感知边疆发展的时代召唤。
一、英模精神照初心,基层坚守映担当
实践团首站踏入宝音德力格尔事迹馆,馆内陈列的老旧摩托、磨损的工作笔记、满墙的荣誉证书,无声诉说着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宝音德力格尔扎根边疆、服务群众的动人故事。在“二十年如一日为牧民奔波”“暴风雪中救援被困群众”等展陈前,同学们驻足凝视,聆听宝音德力格尔事迹馆讲解员的深情讲述,深刻感受到一名基层民警“群众事无小事”的坚守。“宝音教导员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他是我们青年学习的榜样!”实践团成员席鹤荣感慨道。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宝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社会实践中践行青年使命。

二、绿意守护担使命,推普反诈践初心
随后,实践团携手宝音志愿者服务协会,化身“环保志愿红”,奔赴公益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烈日下,同学们手持铁锹、水桶,分工协作,清理林间垃圾,为树苗浇水、培土,用实际行动守护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在劳作间隙,实践团成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开展推普和反诈宣传。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典型案例,向周边群众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和防诈骗知识,引导群众提升语言文化素养和反诈意识。“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既美化了环境,又学到了实用知识!”一位参与活动的牧民竖起大拇指称赞。

三、边防公路话坚守,平凡岗位见伟大
实践团走进内蒙古潮格边防公路机械化养护队,近距离了解边防公路养护工作。养护队工作人员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类养护设备的操作流程,分享了在极端天气下保障公路畅通的艰辛故事。一条条蜿蜒的边防公路,是边疆的“生命线”,而养护队员们日复一日的坚守,确保了物资运输与戍边工作的顺利开展。“零下30℃的严寒中修补路面,沙尘暴里清理障碍,他们的坚守令人敬佩!”实践团成员冯佳琪在参观后感慨道。此次探访,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每一份平凡岗位背后的伟大力量。

四、牧户调研探民情,文艺惠民促团结
“走进牧户”调研访谈环节,实践团分组深入当地牧民家中,与牧民围坐在一起,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民俗文化与发展需求。从传统奶制品制作工艺到现代畜牧业转型,从民族文化传承到乡村振兴成果,同学们认真记录,积极思考,为后续撰写调研报告积累丰富素材。同时,实践团还在潮格温都尔镇影剧院为群众和民警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古筝琴声悠扬婉转,说唱节目节奏铿锵,诗歌朗诵饱含深情,合唱旋律动人心房。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各民族同胞在艺术的共鸣里拉近距离,让团结之花在互动中愈发绚烂,也让情感的交融更加深厚。

五、青春赋能边疆兴,校地协同共前行
此次“三下乡”实践以行走为媒,将思政课堂从教室延伸至边疆发展一线,让青年在田野间受教育,在实干中长才干,更以专业之力为边疆注入青春活力。展望未来,校地合作的深度融合,正让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扎根更稳,以生态保护为墨、民族团结为韵、乡村振兴为脉,引导青年在服务边疆的征程中,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担当书写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生动答卷。
团 委
202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