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35764〕 承担单位〔人文与旅游学院〕
制 定〔刘春玲〕 制定日期〔2018年7月 〕
审 核〔学术委员会 〕 审核日期〔2018年9月 〕
批 准〔李萍〕 批准日期〔2018年10月〕
(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是职业资格证考试——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之一。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针对导游人员、讲解员、计调人员等岗位开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形成符合导游服务、讲解服务、计划调度等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能够为专业实习和职业资格证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旅游地理》、《旅游学概论》、《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等,后续课程有《旅游线路见习》、《导游见习》、《旅游行业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
2.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旅游服务意识和旅游职业道德,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较为深厚的人文素养,形成规范的旅游岗位服务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可服务于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旅游人才。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全国旅游基础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形成规范的旅游服务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形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旅游职业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热爱中国旅游事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旅游服务意识;具有高尚的旅游职业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勇于创新、艰苦创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恪尽职守的良好品质。
3.课程设计
(1)本课程以旅游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为载体,与企业合作选取12个典型知识与核心能力作为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园林、中国民族民俗、中国四大宗教、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风物特产、中古旅游景观、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等。
(2)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双证书”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编排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使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相关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依据各学习单元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单元学习内容(教学情境)的课时数。
(3)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实施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程考核上强调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提高职业文化素养为导向。
表1学习领域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周次 |
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或任务) |
参考学时 |
单元名称 |
子单元名称 |
1 |
中国共产党党史 |
1.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3.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 |
4 |
2 |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
1.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 2.中国旅游三大市场 3.旅游日与世界旅游组织 |
4 |
3 |
中国历史文化 |
1.中国历史概述 2.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4.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 |
4 |
4 |
中国古代建筑 |
1.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 2.宫殿与坛庙 3.古城、古镇、古村与古长城 4.陵墓 5.古楼阁、古石桥和古塔 |
4 |
5 |
中国古典园林 |
1.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2.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3.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 4.中国著名古典园林 |
4 |
6 |
中国民族民俗 |
1.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2.汉族 3.北方部分少数民族 4.西南部分少数民族 5.南方部分少数民族 |
8 |
7 |
8 |
中国四大宗教 |
1.中国四大宗教概述 2.佛教 3.道教 4.基督教 5.伊斯兰教 |
4 |
9 |
中国饮食文化 |
1.中国主要菜系 2.特色风味菜 3.名茶与名酒 |
4 |
10 |
中国风物特产 |
1.陶瓷器 2.四大刺绣 3.漆器、玉器 4.国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 |
4 |
11 |
中国旅游景观 |
1.山地旅游景观 2.水体旅游景观 3.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 4.动植物旅游景观 |
4 |
12 |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 |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 2.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 3.旅游诗词名篇选读 4.旅游名联选读 |
4 |
13 |
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 |
1.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概况 2.亚洲主要客源国概况 3.欧洲主要客源国概况 4.美洲主要客源国概况 5.大洋洲和非洲主要客源国概况 |
8 |
14 |
合计 |
56 |
表2课程总体设计
课程名称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授课班级 |
旅游管理 |
总学时数 |
56 |
讲授 |
28 |
实训 |
12 |
自学 |
14 |
习题 |
2 |
教 科 书 |
书 名 |
编 著 者 |
出 版 社 |
版 别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全国导游考试统编教材专家组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2018版 |
参 考 书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 |
旅游教育出版社 |
2018版 |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统一考试模拟习题集 |
全国导游考试统编教材专家组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2018版 |
依 据 标 准 |
1.旅游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2.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
一 教 学 目 标 阐 述 |
1.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全国旅游基础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形成规范的旅游服务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形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旅游职业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实施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程考核上强调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提高职业文化素养为导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热爱中国旅游事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旅游服务意识;具有高尚的旅游职业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勇于创新、艰苦创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恪尽职守的良好品质。 |
二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
1.学生文化知识较为薄弱,主动学习意识较差,学习积极性需要调动; 2.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基础; 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需要提高; 4.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需要进一步培养; 5.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
三 教 学 手 段 和 方 法 |
1. 案例教学 2. 视频观赏 3. 微课观看 4. 线上讨论、线上预习、线上测试 5. 角色扮演 6. 课堂讨论 7. 课堂导游讲解 8. 虚拟场景讲解 |
4.教学设计
表3学习情境设计
四 知识、能力结构框架(或概念图、 思维导图 |

|
周次 |
学习内容 |
学习目标(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要求) |
教学建议 |
拓展知识 |
参考学时 |
重点 |
难点 |
1 |
中国共产党党史 |
1.能够复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 2.能够分析和复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3.能够评价中国共产党成功经验 |
发展历程 重大事件 |
成功经验 |
中国共产党党章 |
4 |
2 |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
1.能够复述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 2.能够讲解中国旅游三大市场 3.能够记住旅游日 4.能够说出主要世界旅游组织 |
中国旅游三大市场 主要世界旅游组织 |
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 |
世界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
4 |
3 |
中国历史文化 |
1.能够复述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2.能够讲解中国历史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3.能够说明中国科技发明主要知识 4.能够讲解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
中国历史成就和科技发明 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
中国哲学、文学 |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
4 |
4 |
中国古代建筑 |
1.能够复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2.能够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3.能够说出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与等级观念 4.能够说出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镇古村、古楼阁、古石桥和古塔的类型、布局、特点 |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与等级观念 宫殿、坛庙、陵墓 |
古塔的类型、布局、特点 |
中国著名古建筑赏析 |
4 |
5 |
中国古典园林 |
1.能够复述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能够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3.能够复说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4.能够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造园艺术、构景手段 5.能够赏析中国古典园林代表性园林 |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分类 |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构景手段 |
中国古代著园林赏析 |
4 |
6 |
中国民族民俗 |
1.能够复述我国民族民俗的基本概况 2.能够记住、分析、判定、讲解我国各民族的地理分布、文化特点与习俗风情 |
我国各民族的习俗风情 |
我国各民族的地理分布、文化特点 |
蒙古族简史及文化风俗 |
8 |
7 |
8 |
中国四大宗教 |
1.能够复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基本概况 2.能够赏析主要宗教旅游景观 |
四大宗教基本概况 |
主要宗教旅游景观 |
四大宗教在我国的传播 |
4 |
9 |
中国饮食文化 |
1.能够复述中国烹饪的发展历史及风味流派的形成 2.能够讲解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特点及代表性菜品 3.能够讲解中国风味特色菜——宫廷菜、官府菜、寺院菜的特点和代表菜品4.能够说出中国传统名茶、名酒的分类与特点 |
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特点及代表性菜品 中国传统名茶、名酒的分类与特点 |
宫廷菜、官府菜、寺院菜的特点和代表菜品 |
著名菜肴 传统名茶、名酒 |
4 |
10 |
中国风物特产 |
1.能够复述中国陶器、瓷器发展简史 2.能够说出我国陶器、瓷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3.能够讲解中国四大刺绣及其代表作4.能够说出我国漆器、玉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5.能够说出我国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
我国陶器、瓷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
中国四大刺绣及其代表作 |
陶瓷器与玉器的辨识与赏鉴 |
4 |
11 |
中国旅游景观 |
1.能够说出中国主要地貌类型 2.能够赏析中国代表性地貌景观 3.能够赏析山、水、动物、植物、天象等自然景观知识 |
中国主要地貌类型 |
自然景观知识 |
著名旅游景观赏析 |
4 |
12 |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 |
1.能够复述中国汉字的起源 2.能够记住中国诗词、楹联格律常识 3.能够分析和记住名胜古迹中的著名楹联、历代游记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4.能够阅读和分析古典旅游诗词名篇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
著名楹联、历代游记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
中国诗词、楹联格律常识 |
著名旅游诗词阅读 |
4 |
13 |
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 |
1.能够复述香港、澳门、台湾和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的基本概况 2.能够讲解香港、澳门、台湾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的的民俗风情 3.能够赏析香港、澳门、台湾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的知名景点 |
香港、澳门、台湾和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的基本概况、著名景点 |
香港、澳门、台湾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的的民俗风情 |
港澳台及主要客源国的特产 |
8 |
14 |
合计 |
56 |
5.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过程性考核
(2)考核内容:包括三方面,即总成绩=学习态度10%+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40%。学习态度包括日常出勤、课堂表现、课后自我学习情况等。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学习讨论、讲解和线上线下作业、测试、预习等,平时成绩累计不少于五次,以平均成绩作为平时考核的最后成绩。期末考试采用试卷形式,题型、题量、考试时间,均按照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大纲所规定执行。
表4 考核方式设计
考核 时段 |
考核形式 |
考核内容 |
考核标准 |
权重 |
优秀 |
良好 |
及格 |
不及格 |
平时 |
线上、课堂 |
学习态度 |
积极、主动 |
认真 |
端正 |
不端正 |
10% |
平时 |
课堂 |
提问、讨论、讲解 |
80~100 |
70~79 |
60~69 |
0~59 |
20% |
平时 |
线上线下 |
作业、测试、预习 |
80~100 |
70~79 |
60~69 |
0~59 |
30% |
期末 |
闭卷考试 |
课程综合知识 |
80~100 |
70~79 |
60~69 |
0~59 |
40% |
备注 |
本门课程以百分计 |
(3)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对应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任职条件,与全国导游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6.课程资源
(1)软硬件要求:多媒体设备、校内多功能旅游实训室、旅游管理专业仿真模拟教学软件等。
(2)师资队伍:主讲教师需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多年从事旅游专业教学工作,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企业挂职锻炼实践经验,具有曾经参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笔试和现场考试阅卷、出卷工作的经验或经历,具有曾经承担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各盟市导游大赛评委工作的经验或经历。
(3)参考教材:课程主要使用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统一考试模拟习题集》,同时参考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4)教学资源:第一,校园网络资源。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网络课程、混合课程、优质核心课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提供了课程所需的部分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教学录像、试题库等等。第二,相关网站资源。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优慕课等。
7.编写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依据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调研报告、旅游管理专业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