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建设-社会服务

2019年01月23日 16:35  点击:[]

为了让草原文化更好地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我院紧跟时代进步发展,在方法手段、转化应用上下功夫,推动草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学院赵一兵教授主编的《成吉思汗研究经典文献图录题解》,将13至20世纪有关记载成吉思汗事迹的200多种中外经典历史文献作了梳理,介绍了中外学者对这些文献所作的重要研究成果,并组织国内知名中青年学者对这些文献撰写了题解。本书编撰历时10年,为成吉思汗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文献指南,也为初学者提供了入门工具书。历史上,有关成吉思汗的记载不绝于书。从最早成书于13世纪初期的史学和文学巨著《蒙古秘史》,到之后的汉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突厥文、亚美尼亚文、叙利亚文、蒙古文、藏文等的记载,几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从没有间断过对成吉思汗的研究和探讨。本书第一次尝试将古今中外有关成吉思汗研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作了一系统梳理。这些文献既包括汉文、蒙古文、藏文、波斯文、突厥文、阿拉伯文等基本史料的介绍,也包含对中外学者在成吉思汗研究方面重要成果的介绍。

学院教师白乙拉自2007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公共选修课《草原文化》,旨在传承弘扬草原文化、打造草原文化品牌、提高大学生草原文化知识修养。该课程分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草原物质文化、草原制度文化、草原精神文化、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思维方式、草原文化与人类文明、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等8个部分,从不同视角以简明通俗的表述方式,将有关草原文化的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累计选课人数多达6000余人。学院教师金晓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文化内蒙古》,《文化内蒙古》意在梳理、整合内蒙古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的历史创造,阐述内蒙古文化的深厚底蕴、丰富资源、品牌形象、时代风貌,充分展现源远流长、多彩博大、特色浓郁、内聚活力的内蒙古的文化魅力。历年来,累计选课人数达2000余人。让草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不仅是向学生传播了一门知识,更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好方式,是传播草原文化的基础工作。

2017年10月17日下午,学院特邀我区著名蒙古文化和民俗学者郭雨桥先生举行蒙古族服饰文化专题讲座,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师生聆听了报告。郭雨桥先生致力于蒙古族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曾亲自考察我国八省区、蒙古国和前苏联蒙古族主要聚居区,立志12年走遍蒙古地,行程达12.5万公里,搜集了大量生动具体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翻译了多部蒙古族民俗文化作品。在讲座中,郭雨桥先生分别就蒙古族四大件:帽子、袍子、腰带、靴子,展开了生动有趣的讲解,还亲自穿上蒙古族传统服饰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接地气”的讲授,让在场师生们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蒙古草原之上,身临其境的感受草原文化之美。此次讲座的开展为我院师生深入了解蒙古族服饰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使同学们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还为我院师生提供了一次与专家学者亲密接触的机会,使师生们近距离领略学者风采,感受文化之美。

上一条:师德与工作纪律评价表(学生用表) 下一条:科研能力全面提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