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校中厂”,创新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04月12日 17:56  点击:[]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特性,特别是针对机电工程学院的专业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在新校区建设之初,就将机电综合实训楼一楼规划设计为两个大型实训基地:汽车实训车间与机械加工车间(总计3400M2)。使机电工程学院能够在此基础,本着“双方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成功引入两家企业进驻。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厂校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工程学院与入驻企业深入合作,使企业生产与实践教学相互交融,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和企业在设备、技术、人才集中优势,资源共享,校企共同参与教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1、2010年机电工程学院与内蒙北祥橡胶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橡塑”)签署协议,企业进驻机电综合实训楼机械加工车间,合作建立“校中企”育人模式。学院向“橡塑” “北祥”提供办公场地、加工区域和相关设施设备,“橡塑” 向学院提供相关设施设备和技术人员,校企双方根据公司产品研发需求和学院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开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基本功训练和承担“橡塑”产品加工任务。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生产的用人要求和学院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制定定向培养方案,征订或开发教材,“橡塑”选派技术人员和学院教师一起承担教学任务,学生的实训基地分别安排在企业。学院可以把握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用工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案,零距离为企业培养适用的技能型人才。

2、2010年机电工程学院与景煜汽车修理厂(简称“修理厂”),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和学生、顶岗实习的合作项目。学院聘请了企业专家对汽车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另外,学院共4名汽车专业教师组建了一个团队,为修理厂提供自动变速箱测试维修工艺革新,共同开发有关自动变速箱测试的项目等。

修理厂在我院的实训基地

学院的“校中厂”,学生在企业实践,是企业的员工,学院派出经验丰富的教师到企业为学生上课。教学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弹性学分制”的要求与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有专任教师、辅导员跟踪、服务;并定期派专人去督查、跟踪服务,保证学生的稳定性与较高满意率。

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机制,2011年,为了适应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学院建立了校、企两位一体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技能人才的评价由原来单一的学校考核评价转变为由校企两方的评价考核,将技能人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教学、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把考试、考核与综合评审相结合,既注重职业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的综合评价。学生所有课程考核合格后参加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技能考证。校企两位一体的评价成为学院校企双制培养人才的的关键点,使企业和社会清晰地认识到学院的工学一体的课程改革工作不是在闭门造车,而是整个开发、运作和评价都是有行业的专家进行接洽和评估。另外学生能及时认识自己不足,及时进行学习提升。而教师也清楚社会和行业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标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能力发展能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

机电工程学院这种厂校融合、共同办学的校企合作模式,无疑取得了成功,最明显的例子是汽车修理专业毕业生因动手能力强倍受到社会赞誉。机电工程学院今后会在校企合作办学道路上坚实走下去。

 

 

 

上一条:校中厂车工实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