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科研基地,推动产学研互动发展合作案例

2019年01月21日 14:01  点击:[]

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是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所属的二级学院。设有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园艺技术(园林绿化方向)、应用化工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和工业分析与检测6个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8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7人(其中正高级6人)、中级职称42人;博士后1人、博士学位教师6人、硕士学位42人(其中在读博士5人)。其中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是自治区品牌专业。

学院充分发挥生化学院高学历教师集中,科研能力强的优势,先后引进呼和浩特市禾源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甜菜工业研究所,由学院提供场地建立了校企共用的植物组培实验室和温室大棚,企业用于马铃薯、蔬菜组织培养和相关植物转基因的项目研究及马铃薯脱毒技术研究。这些场所既是企业的科研实验场所,也成为生物技术实训、园艺实训、植物组培综合实验实训基地。广大教师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实验平台开展科研项目,形成了以科研项目为龙头,产学研互动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一、校企合作开展科研课题

以建成的生物技术实训基地为平台,进行了以下科研项目的研究。

1、《呼和浩特地区萨能奶山羊乳生化组成特性的研究》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项目《呼和浩特地区莎能奶山羊乳生化组成特性的研究》于2009年12月结题并完成验收,项目经费为1.2万元。本研究对呼和浩特地区萨能山羊乳及当地奶牛乳成分进行分析比对,呼和浩特地区萨能山羊奶总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干物质含量均高于当地奶牛乳含量;同时对萨能山羊乳中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完成后发表学术论文2篇:“呼和浩特地区萨能山羊乳生化成分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J].2009,30(6):116-117), “呼和浩特地区萨能山羊乳氨基酸组分研究”(《畜牧与饲料科学》[J],2009,30(9):45-46)。

2、《凝乳酶提取工艺生产性研究》项目

呼和浩特市科技计划项目《凝乳酶提取工艺生产性研究》2011年12月结题并完成验收,项目经费总额45万元人民币。动物性凝乳酶具有性质稳定、牛乳凝结能力高、生产的奶酪没有苦味及风味良好、组织状态适宜及产品得率高的特点,适宜于生产各种类型的奶酪,是生产厂家首先产品。由于国内凝乳酶提取工艺差许多奶酪生产所需的凝乳酶主要依靠进口,且价格昂贵,这一因素也制约了我国奶酪生产发展。该项目主要依靠呼和浩特地区特有的原料资源优势,利用屠宰小牛(制血清)的下脚料—皱胃进行深加工分离提取凝乳酶,对分离提纯工艺进行研究,特别在原料处理过程中避免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提高纯度,提高收率,探索切实可行的工艺生产流程,为生产企业提供进口替代品,大大降低奶酪加工的生产成本。本研究项目技术关键和创新点是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动物性凝乳酶分离提纯工艺中,能有效保护凝乳酶活性,提高产品品质,增加活性成分纯度,缩短分离提取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形成的研究成果《凝乳酶分离提纯工艺》已申报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201110435278.8。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建立起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原料处理工艺;凝乳酶原料分离纯化工艺;凝乳酶制剂中试生产线;制定了凝乳酶制剂企业质量监控指标体系。通过该研究项目的实施,将为呼和浩特地区畜产品深加工发展起到示范效应,同时能够充分提高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建立起的凝乳酶分离提纯生产线可作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通过生产过程将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化学分析等专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完成凝乳酶分离提纯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开发新型的凝乳酶产品,以填补我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凝乳酶的空白。

3、《紫薯花青素提取工艺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该项目为2011年呼和浩特市重大科研项目,项目总投资200万元。

(1)项目建成后拟达到的目标

以膜分离、柱层析及真空浓缩技术等为研究手段,确定紫薯花青素提取工艺并进行优化,建立花青素提取中试生产线。

产业化开发,项目完成后拟就获得的生产工艺进行专利申报,对生产工艺进行产业化开发,向社会进行技术转让或联合生产。

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引进花青素含量高的品种紫色马铃薯;建立紫色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通过示范推广种植彩色马铃薯。

(2)效益

社会效益,内蒙古是重要的马铃薯产区,年播种面积达1000万亩,年鲜薯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通过《紫薯花青素提取工艺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的进行,可有效延长马铃薯生产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抵御因市场变动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通过推广种植紫色马铃薯可增加马铃薯品种,使马铃薯种植结构更加合理,不但解决花青素提取的原料,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对马铃薯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教学与产学研相结合,建立的花青素分离提纯生产基地,成为生化学院食品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工业分析与检测等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进行生物成分分离、检测等项目实验。建立的茎尖脱毒技术试管苗繁育基地、原种温室基地成为园艺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活动。

与呼和浩特禾源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开展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已建成的200平米组织培养实训基地及2500平米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为今后申报申报课题、开展实训创造较好的条件。

二、以科研促教学,丰富教学实训内容

在科研项目研究的同时,实训基地还承担了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园艺专业等专业的校内实习实训任务。

教 学 内 容

实 训 项 目

学 生 人 数

脱毒马铃薯组培育苗技术

马铃薯组培苗锻炼

100人/批

马铃薯脱毒种薯培育

马铃薯种薯苗肥水管理

马铃薯种薯苗植株管理

马铃薯种薯采收

马铃薯种薯采后处理

园艺作物组培育苗技术

兰花组培育苗

20~50人/批

茄子抗黄萎病组培育苗

花卉组培育苗

冻干技术

食品、生物活性成分、鲜花冻干处理

20人/批

食用菌栽培技术

蘑菇接种

20人/批

蘑菇栽培管理

园艺作物栽培管理技术

盆栽花卉的植株管理

50人/批

盆栽花卉的造型

高效蔬菜栽培模式应用

草莓的定植技术

花卉越冬管理技术

反季节蔬菜栽培管理技术

野生观赏植物驯化技术

生化成分分离提纯技术

凝乳酶提纯

20人/批

乳中抗细胞分化因子提纯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纯

微生物酶制剂分离、提纯

三、以科研项目带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与呼和浩特市禾源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甜菜工业研究所科研项目的合作,也培养了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研究项目实验的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既是教学人员,也是项目的研究人员。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中,把教学实践与科研项目紧密结合起来,以真实的实验项目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为学生的确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缩述,通过课题研究将科研、教学、生产相结合,集中科研人员、集中资金设备、集中技术力量,形成统一管理、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科研联合体。

上一条:学院与中车株机公司洽谈校企合作项目 下一条:首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