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深化内涵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深化以“质量工程”为核心的内涵建设
(一)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并纳入学分制管理,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工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教育厅《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制定意见》(内教高字[2016]70号)的要求,在现行学年学分制教改工作的基础上,以三年为改革周期,逐步实现向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过渡。探索跨院校、跨专业的学分互认制度,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动态调整。在各个层面上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入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改工作。各院部要按照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认真落实《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规划》(2016-2018),根据规划组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从“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开始,把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扩大课程教学改革面,推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改革教法、完善实践教学。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探索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指导;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二)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工作
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及服务发展能力。
2017年,重点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药品生物技术、旅游管理、学前教育6个示范性专业,本学期对项目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重点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学前教育等6个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共建39门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完成“汽车检测与维修”、“旅游管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国家级示范专业的申报及建设工作开展“SYB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开发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探索将学生的创新实验、论文发表、项目实验、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探索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三)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整合专业资源,优化专业布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整合教学资源,认真落实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深入开展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积极凝练专业方向,以特色专业为引领,发挥专业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逐步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构建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积极拓展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校企深度合作,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特色,切实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
组织申报国家级示范专业。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做好国家级示范专业的申报工作,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提升专业竞争力。
发挥专业带头人作用,深化专业建设的内涵。以专业带头人队伍为教学骨干,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组建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挖掘潜力,准确定位、制定出各专业具有特色及内涵的专业建设方案。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深层次推进专业建设工作,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建设的内涵。
加强专业文化的建设,充实专业建设的内容。在专业剖析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专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做好专业文化建设规划。拓展专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形成。2017年,要举办专业文化建设专题讨论会,推进专业文化建设。
(四)切实加强示范校重点专业的建设
2017年,坚持以 “十三五”为蓝图,逐项落实“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任务书载明的各项任务指标, 加强项目监控,实行目标管理。项目建设按照“分级管理、绩效考评”的思路,强化内部运行监控管理。按项目建设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对项目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2017年,教务处要组织一次中期验收,并及时反馈调整工作,重点加强示范院校示范专业的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五)加强课程建设
继续拓展“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各二级学院要认真落实《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规划》(2016-2018),按知识、能力、素养的要求,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全面推进系统化课程教学的设计,试点专业要积极探索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重点完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指导书、实训教材、考核办法、考核标准。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引导优质网络课程开发。将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纳入教学内容;积极拓宽超市课门类,丰富超市课内容。2017年,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工作,加强优质网络课程的开发。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教研室及优秀教学团队的作用,认真落实精品课程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充实课程建设内容;组织开展精品课程年度检查、评估验收工作。
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逐步充实网络课程内容,重点建设39门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拓展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专业技能标准、教学课件、仿真模拟实训系统、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鼓励教师编写与教改相适应的教材,2017年计划资助出版3-5本教材。
完善试卷试题库,落实教考分离制度。继续实行教考分离,每个专业至少有一门课进行随机组题考试。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征,积极运用不同的考试方式方法。若课程考试方式方法与上学期不同,二级学院(部) 需在学期初制定考试改革方案。
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创新教育。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向企业的创新需求,依托重点专业群,提高技术协同创新能力。探索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不断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营造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氛围;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二级学院(部)做好青年教师传帮带工作,落实新进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师基本技能、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认真组织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并加强指导、考核;继续选送教学骨干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组织完成骨干教师的评审工作。
加强师资培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模式;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开展各类竞赛,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各二级学院(部)要认真组织开展“专业剖析”、“说课”、“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竞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加强名师及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开展 “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的建设及评选工作,重点抓好专业带头人等拔尖人才的培育,逐步形成以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梯队。2017年,各二级学院要组织开展名师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各二级学院均要围绕专业群的发展,打造1到3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对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给予建设经费的支持。组织开展教学团队的年度检查、评估验收工作,并认真组织好自治区质量工程的申报工作。
(七)优化五年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发挥学院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优势,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严格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方法途径,构建中职、高职、应用本科有效衔接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扎实开展迎评促建工作
(一)认真完成“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学院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坚持以“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为方针,统筹规划、自主诊改,以完善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诊改工作常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学院、二级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六个层面建立起了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强化其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在自主诊改的基础上,迎接教育厅专家组的抽样现场复核。
(二)认真完成2017年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工作;撰写好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进一步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加强状态数据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院校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开展数据采集对标整改工作。对数据采集平台上报数据与示范校、同类院校平均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汇总和分析,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跟踪落实整改效果。
三、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按照“自治区教育厅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计划”的要求,坚持依法治校,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运行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集中开展学籍信息核查活动,开展教学标准落地活动,强化学生实践教学的管理,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加强教学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2017年,继续完善CRP管理系统,拓展毕业成绩审核、成绩录入、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及课时费统计等系统模块功能。不定期地对CRP管理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答疑,保障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组织开展各级管理干部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业务素养,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不断优化部门间的协作,根据教学工作流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管理
规范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结合各专业特点与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安排好实践教学工作。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规范各院(部)实验(实习)大纲、实验报告等教学文件和资料。2017年,开展星级实践教学基地复评工作。
举办师生实践技能大赛。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2017-2020年),各专业要认真学习研究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和规则,举办院级教师及学生的实践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提升师生的实践技能。2017年,根据《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教务处要对各二级学院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情况进行考核评比,稳步提高学生“双证书”获取率。
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依托行业、企业,建立真正能满足顶岗实习工作要求的实训基地。2017年,要开展顶岗实习的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 “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安排、过程管理、评价机制,提高顶岗实习成效。
(五)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强化教学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各院(部)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及新教学大纲组织教学;要及时开展培养方案及教学任务的系统维护工作;组织好学生的选课工作;合理安排学生不及格科目的重修工作。
加强教材建设及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教材管理制度,做好教材征订、按时发放、教材质量保障工作。做好自编教材的建设工作。
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加强日常教学运行管理,做好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评教工作;对全院的教研室工作进行检查,做好优秀教研室评定工作;组织好国家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治区级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工作。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教务处
二〇一七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