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专业群涵盖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七个专业。
计算机信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始建于2000年,2007年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16年成为自治区示范建设专业。自治区级精品课一门,院级精品课7门。院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坛新秀2人,2014年以来多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云计算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互联软件开发比赛,并获得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的优异成绩。我院在校生1500人,多年来毕业生中有98%获得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就业率平均为96.5%,专业对口率达88%,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 资金执行与任务完成情况
1、 资金执行情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项目预算资金1000万元,项目实际支出资金为599.65615万元。具体执行情况见表1
项 目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总计 |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
1.3061 |
3.0544 |
35.303 |
39.6635 |
师资队伍建设 |
4.8459 |
23.66405 |
8.5429 |
37.05285 |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
|
|
3.2598 |
3.2598 |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
382.65 |
68.406 |
66.0800 |
517.136 |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
|
2.544 |
2.544 |
其他 |
|
|
|
|
合 计: |
599.65615 |
2、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示范校建设任务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见表2
重点专业名称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建设负责人 |
娜日苏 |
建设内容 |
预期目标 |
完成情况 |
完成率 |
人才 培养 模式 与 课程 体系 改革 |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
1个 |
1个 |
100% |
2、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建设 |
1个 |
1个 |
100% |
3.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核心课程 |
7门 |
7门 |
100% |
4.校企合作网络精品课程建设 |
4门 |
4门 |
100% |
5.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
8本 |
8本 |
100% |
6.专业资源库建设 |
31项 |
31项 |
100% |
师资 队伍 建设 |
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
9人次 |
9人次 |
100% |
2.兼职教师 |
10人次 |
10人次 |
100% |
3.专业带头人培养 |
2人 |
2人 |
100% |
4.骨干教师培养 |
3名 |
3名 |
100% |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
2016年3月成立“计算机信息学院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
2016年6月召开第一届“计算机信息学院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理事分会”大会,并邀请20家企业参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
2018年6月召开第二届“计算机信息学院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理事分会”大会,并邀请20家企业参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
教学 实验 实训 条件 建设 |
1.IP网络及安全一体化实训室 |
已建 |
1 |
100% |
2.云计算实训室 |
已建 |
1 |
100% |
3.数据存储实训室 |
已建 |
1 |
100% |
4.物联网基础实训室 |
已建 |
1 |
100% |
5.移动通信实训室 |
未建 |
0 |
0% |
6.宽带接入与光传输实训室 |
未建 |
0 |
0% |
7.通信勘察设计施工实训室 |
未建 |
0 |
0% |
8.视频会议系统 |
未建 |
0 |
0% |
9.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 |
已建 |
1 |
100% |
10.移动互联网综合实训室 |
未建 |
0 |
0% |
社会 服务 能力 建设 |
1.技术支持 |
3 |
3 |
100% |
2.社会服务 |
300 |
400 |
133% |
其 他 |
校企合作共建了40台笔记本机房两个(北京易地优教育集团捐赠、北京达内科技集团捐赠) |
30万元 |
30万元 |
100% |
二、 项目建设成效
1、 建立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
由计算机信息学院专家、骨干教师、IT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成立了计算机信
息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信息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定了校企合作章程、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探讨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研究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定位,确保人才培养规格符合行业企业需求,保证人才培养过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2、完善了“三阶段、定制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了“三阶段、定制式”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网络搭建、网络管理、网络使用”岗位(群)的需求,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在强化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
3、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三阶段、定制式”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任教师依据“定制班”的培养方案选定新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并到企业进行6个月的学习和锻炼,参加企业项目开发研究,提高专业技能,并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回来后负责“定制班”的课程教学和实训。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使每位专任教师拥有一种以上本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专兼教师总数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20人,培养了1名院内专业带头人和1名企业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
4、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基于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归纳整合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系统设计学习领域,构建基于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并引入RedHat、华为科技等国际权威IT认证,并嵌入课程体系中,最终达到双证融通。在建7门最新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其中4门建成网络精品课程;编写出版与课程建设相配套、理论与实战一体化的特色教材8本。完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学生学习考核评价体系。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为学生创造真实生产环境,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实训。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与20家IT企业签订了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确保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学生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完善专业课程综合教学环境建设,营造真实的工作现场氛围,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践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新建了4个实训室,待建6个实训室,
6、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的服务能力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完成了300人次的技能鉴定,自治区高职院校师资培训100人次,技术支持3项。
7、带动专业群共同发展
借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先进的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成果,可充分共享的师资及其它资源,辐射、带动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商务、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六个专业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形成网络技术应用专业群。培养了8个专业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6门核心课程、出版了6本专业课程教材。
三、 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群发展
结合我院专业建设具体情况,以及克服新技术领域教师紧缺的困难,同时
依据高职院校校长高峰论坛(2018)会议精神,高职院校应该按照专业集群来培养学生,有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以专业集群方式整合具体专业,按照职业定位来划分,经过近三年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讨,修订了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位基础、信息安全与管理、云计算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组建网络技术应用专业群;以大数据技术应用为核心,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专业组建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群。并引入华为科技的数据通信、信息安全、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相关模块的课程资源与认证体系,一年级集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二年级以各专业就业岗位群需求安排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实战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