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2018年03月02日 22:24  点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在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中从事各个岗位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幼儿园的保育员与幼儿教师的工作,同时还可以担任早教机构的教师和从事其他与幼儿相关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

(一)职业岗位知识

熟悉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活动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及时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掌握幼儿园保育员和幼儿教师所需要的岗位知识,同时熟悉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如早教机构、特色培养机构等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二)职业岗位技能

掌握弹琴、唱歌、绘画、舞蹈、手工制作等基本技能。能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能观察和评估幼儿的身心发展。能依据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教育活动目标、计划,并组织实施。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做好家园合作。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和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岗位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热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热爱幼儿的品质。熟悉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职业资格考试、考证要求

通过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获得二级乙等以上的证书。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得合格证书(B级及以上等级)。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一级及以上等级)。通过与学前教育专业有关的技能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如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营养师资格证书、蒙特梭利教学法资格证书、奥尔夫音乐教育资格证书、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等等。

三、修业年限及毕业条件

修业年限:三年

毕业条件: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培养规格;三年期间最低修满146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为109学分,选修课学分为20学分,教育实习4学分,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13学分。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习实训、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三个环节。三个实践环节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践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开展,使学生逐渐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达到毕业时零距离就业的效果。

(一) 课程实习实训。第一至第五学期,总学时为1028学时。

课程实习实训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实习实训,总学时为54学时。该环节由校外观摩和校内实践两部分组成。校外观摩由授课教师带领学生那个在幼儿园进行观察和学习,主要帮助学生熟悉幼儿园的工作流程、掌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校内实践主要是通过说课、讲课、评课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本环节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教研室予以审核与监督。

第二部分是艺术类课程的技能技巧训练,总学时为974学时。该部分课程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学生的反复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

(二)专业实习。第五学期,四周,120学时,4学分。该环节是在学生系统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后,由学院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的教师共同合作,指导学生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流程和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从而充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三)顶岗实习。第六学期。该环节是学生就业前的实战阶段,主要是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加符合学前教育相关机构工作岗位的要求,为就业、择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五、专业限选课说明

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共开设了4门专业限选课,要求学生每学期从两门专业课中选修一门,一共修满60学时,4学分。学生通过所选修的课程可以更好地拓展自己的知识。

六、专业任选课说明

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共开设了3门专业任选课,要求学生第四学期从两门专业课中选修一门,第五学期选修一门,一共修满60学时,4学分。学生通过所选修的课程可以更好地拓展自己的知识。

 

七、教学安排表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表1)

(二)必修课、选修课分配表(见附表2)

(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见附表3)

 

八、课程设置及说明

本专业总学时共计2638学时,146为学分。必修课2362学时,126学分;专业限选课60学时,4学分;专业任选课60学时,4学分。任选课156学时,12学分。

(一)公共基础课   566学时   24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  1796学时  102学分

1.人体解剖生理学   52学时     4学分

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及结构与功能关系。人体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管理和生理功能。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普通心理学和学前卫生学奠定基础。

2.基础心理学      52学时     4学分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3.教育学基本原理  60学时     4学分

教育学原理是师范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逐步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初步形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它对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具有深远意义。

4.学前卫生学      52学时     4学分

学前卫生学是预防医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教育系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属应用学科。课程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它以零至七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心理卫生、生长发育规律、健康评价与教育、儿童营养、疾病预防、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5.学前心理学      60学时     4学分

学前心理学主要介绍0—6岁儿童心理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0——6岁儿童心理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教法课提供学科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利用相关视频,使学生形成对学前儿童发展的直观印象。

6.学前教育学      56学时     4学分

学前教育学是从学前教育的宏观与微观领域把握学前教育的功能与社会效益,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环境设计等问题着手,揭示在幼儿与教育者的双边活动中,如何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36学时     2学分

幼儿园语言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语言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36学时     2学分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操作性极强,主要谈及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理论、目的、内容;集合概念、数学概念、几何形体和空间概念、量的概念的学习与指导;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及组织;使该专业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技能,为其毕业后进入幼儿园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初步教学方法。

9.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36学时     2学分

本课程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精神,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探索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使学生获得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设计、实施及评价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36学时     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述幼儿阶段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以及基本方法,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幼儿园科学课程设计的方法及模式以及科学课的评价等,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36学时     2学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理论联系实践。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教学见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得学生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12、蒙特梭利教学法   28学时   2学分

蒙特梭利教学法是当前幼儿园应用较为广泛且教学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认识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教具并初步了解每种教具的用法,为学生在幼儿园从事蒙氏教学奠定基础。

1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28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全面掌握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工作的能力和素养。
    本课程内容包括:音乐与儿童音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及涵义、有关儿童音乐教育的流派及课程模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等内容。

1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28学时   2学分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了解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征,在此基础上掌握应该对学前儿童实施什么样的美术教育和怎样实施美术教育。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的能力。

15.幼儿英语教育            36学时     2学分

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幼儿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幼儿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技巧,形成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幼儿英语教学实践、提高分析解决幼儿英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16.幼儿园管理         30学时     2学分

幼儿园管理学是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应用现代管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学前教育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问。学前教育管理活动包括幼教行政与幼儿园内部管理两大方面,由于幼教行政在整个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幼教机构的性质及其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校,所以在管理方面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因此,该课程内容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由于我国对学前教育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人员稀少,整个学科建设不够完善,处在基础建设阶段。

17.幼儿园纲要解读      22学时     2学分

幼儿园教育纲要解读这门课程围绕着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版内容作了详细解读分析。该课程对《新纲要》产生的背景及基本思想、幼儿教育各个层面涉及的内容、《新纲要》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及《新纲要》的教育评价观都做了细致分析,使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进一步了解新纲要的内容与要求,了解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最新思路,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日新月异的改革。

18.教育科研方法     44学时    3学分

本课程主要授予学生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提高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学生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技能,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实践中的问题加以总结,为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和以后的教研工作奠定基础。

19.中外儿童音乐欣赏    60学时   4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儿童民歌、民乐以及国外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优秀儿童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讲解及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扩大对儿童音乐的阅读量,提高对儿童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参与音乐的能力。其中以儿童音乐欣赏为主,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使学生了解儿童音乐作品的风格,从而达到能够从听觉(录音)和视觉(谱子)分析简单乐曲结构的能力。

本课程应在相应的音乐理论指导下,体现系统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把握、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

20.声乐    56学时    4学分

面对学前专业学生,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这几种练习掌握基本的气息运用方法和基本的发声方法,使嗓音在最省的情况下发出最大的效率,节少声带的使用,从而为以后进一步的高难度的声音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气息练习过程中要避免过分僵硬,要体会自然、放松,开始由慢逐步到快。发声练习应注意舌头的放松和喉头的放松与开放,应感觉喉咙里的空间感,从外观脖颈不应有肌肉绷紧的感觉。

演唱曲目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而制定,内容应包含各种幼儿歌曲、儿童歌曲及青少年艺术等。

21.钢琴    56学时   4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触键、键盘、和声、手型、音阶琶音练习、练习曲、中外钢琴曲、复调曲和即兴伴奏所必须掌握的各种音型及和弦。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掌握一定的键盘基础及初步的弹奏能力和所必需的即兴伴奏能力。本课程应注意掌握良好的弹奏方法,合理的安排每一位学生的进度,使之达到教学目的。

22.乐理 视唱 练耳   112学时    8学分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音乐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术语,听觉分析、节拍节奏、听写以及视唱的基础知识。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前专业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视唱、练耳学习中的一些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节拍节奏、视谱即唱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在教学中应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3.学前美术    112学时    8学分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学年简笔画类课程、线描、蜡刮画等;第二学年包括装饰画类、吹塑纸、版画、油画棒画等;第三学年包括手工制作类、剪纸、贴画、布艺、编织等;第四学年包括环境装饰类,如墙面装饰等教学内容。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前专业的学生通过两学年的技能训练达到和提升从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工作的能力和素养。

24.舞蹈        112学时    8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功、民族舞、儿童操、集体舞、剧目及儿童舞蹈创编等。具体内容涉及头、肩、手臂的训练;手型、手位、胸,的训练;脚、腰的动作;腿部的训练;踢腿与舞姿控制能力训练;控制跳跃能力的训练,以及幼儿舞蹈的创编和民族舞蹈的组合学习与训练。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舞者在形态、用力方法、动作规律及神情表达上具备自己的风格特色,同时也可以健美身材,培养高贵的气质。另一目的是使学生对各民族舞蹈有大概的了解,学会如何创编儿童舞蹈,为今后从事学前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打下基础。

本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更为主要,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专业限选课            60学时     4学分

1.学前教育史           28学时     2学分

学前教育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辅以课外作业。课堂讲授着重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并注意联系当今学前教育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儿童文学             28学时     2学分

儿童文学课程主要阐述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有关知识,强化儿童文学的理论素养,形成儿童文学的阅读能力和儿童文学的初步创作能力。

3. 幼儿园游戏指导       28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什么是游戏及其特点与实质,论证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进而在对当前幼儿园游戏开展中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选游戏”的概念,论证其内涵与外延,探讨自选游戏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分析了自选游戏中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的关系,以及自选游戏对实施个别化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作用。

4.幼儿教师口语训练    28学时     2分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能力训练课,要求课堂上应以培养技能为目的,以训练为手段,通过大量的口语艺术表达训练,来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在努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并着力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四)专业任选课            60学时     4学分

1.早期教育与名著选读   28学时     2学分

早期教育名著选读属于理论基础学科。精选至少四种教育名著,通过系统的学习,有助于树立学生科学辨证的教育发展观,扩大教育视野,激励学生献身教育的精神。

2.家庭教育学           28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规律、地位、方法及艺术的系统教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树立幼儿教师科学的儿童观,以在工作中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庭教育。

3.亲子游戏             28学时     2学分

   亲子游戏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本课程在阐明亲子游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性后,教给学生适应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一些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这为幼教工作者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中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活动的框架或范型,也为将来从事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2018年3月

上一条:静水流深 闻喧享静——武川县深度视导小记 下一条:走进童心世界,共同快乐成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