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坚持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2019年04月17日 15:31  点击:[]

从制订教学标准开始,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多方共赢。将专业打造成科研技术服务的基地,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引进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理念,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一、搭建教学实训平台

2008年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与呼和浩特市禾源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甜菜工业研究所联合建立生物技术实训综合实验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改革实践教学,以培养高技能学生为出发点,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承担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园艺专业等专业的校内实习实训任务。完成脱毒马铃薯组培育苗技术、园艺作物组培育苗技术、冻干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园艺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生化成分分离提纯技术共计24个实训项目,每个项目30人/批、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互动学习,整体提升了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将科研、教学、生产相结合,集科研人员、资金设备、技术力量与一体,形成统一管理、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科研联合体,使科研项目的开展进一步充实了基地建设,实现实践教学与科研开发良性循环发展。

二、搭建产研平台

以现有生物技术实训基地为平台,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共同建设产学研基地,共同完成相关研究课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1、已完成科研课题

(1)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项目《呼和浩特地区莎能奶山羊乳生化组成特性的研究》于2009年12月结题并完成验收。项目经费为1.2万元。本研究对呼和浩特地区萨能山羊乳及当地奶牛乳成分进行分析比对,呼和浩特地区萨能山羊奶总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干物质含量均高于当地奶牛乳含量;同时对萨能山羊乳中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

(2)呼和浩特市科技计划项目《凝乳酶提取工艺生产性研究》2011年12月结题并完成验收。项目经费总额45万元人民币,形成的研究成果《凝乳酶分离提纯工艺》已申报国家专利。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建立起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原料处理工艺;建立起凝乳酶原料分离纯化工艺;建立起凝乳酶制剂中试生产线;制定凝乳酶制剂企业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切实促进了内蒙古地区凝乳酶生产的发展。

通过该研究项目的实施,为呼和浩特地区畜产品深加工发展起到示范效应。同时能够充分提高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建立起的凝乳酶分离提纯生产线可作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通过生产过程将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化学分析等专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满足学生实习实训要求,产教进一步融合。在完成凝乳酶分离提纯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开发新型的凝乳酶产品,以填补我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凝乳酶的空白。

2、在开展的科研课题

  《紫薯花青素提取工艺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与2011年获呼和浩特市重大科研项目支持,科研经费合计200万元。在此基础上已形成年处理能力200吨紫薯可提取高纯度花青素10公斤中试生产线。

目前,拟就获得的生产工艺进行专利申报,对生产工艺进行产业化开发,向社会进行技术转让或联合生产。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引进花青素含量高的品种紫色马铃薯;建立紫色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通过示范推广种植彩色马铃薯。内蒙古是重要的马铃薯产区,年播种面积达1000万亩,年鲜薯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通过《紫薯花青素提取工艺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的进行,可有效延长马铃薯生产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对马铃薯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脱毒彩色马铃薯组织培养室一角       


 

科研课题负责人指导学生实训


 

脱毒种薯田间种植实训


 

项目组成员田间考察

 


分析检验基本操作

 


 

下一条:​发挥教育优势,聚力脱贫攻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