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每当被问及未来的梦想,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如今,她不仅实现了梦想,而且在教育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18个春秋。她就是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人文与旅游系教师——刘春玲。她先后荣获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自治区级“教坛新秀”、“呼和浩特市技术能手”、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教学名师”等荣誉。
矢志教育,梦想成真
1996年夏天,刘春玲收到了内蒙古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专业是历史学(旅游与餐饮管理方向)。起初,她对这个专业感到迷茫,但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她逐渐热爱上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她曾在多家知名企业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尽管事业有成,但她始终不忘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教师。2003年,她重返校园,攻读硕士学位。2006年,她终于圆梦,成为了一名教师,开启了她教育生涯的新篇章。
投身职教,无悔奉献
自2006年任教以来,尽管职业教育在当时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刘春玲却始终满怀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2007年,她因工作表现突出被聘为实习实训中心主任,2008年又被聘为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至今她仍坚守这一岗位,被誉为“最老的教研室主任”。很多人问她:“你都已经是教授了,干嘛还要干这么苦的差事,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呢?”面对外界的疑惑,她总是微笑以对,因为她深知,这不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致力于建设专业,培养人才,默默承受着工作中的艰辛。
投身教改,不懈奋斗
自2007年起,刘春玲作为自治区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自治区级旅游管理资源库、“提质培优”计划双元育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研学旅游实务》和“提质培优”计划课堂革命《内蒙古景区景点讲解训练》课程等多个重要项目的负责人,带领团队攻克重重难关,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她的带领下,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教学团队获得了“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旅游管理教研室多次获得学院“优秀教研室”奖励。她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并被自治区教育厅选聘为“自治区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热爱学生,助力成才
刘春玲教学严谨,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如何自信自强。她让学生明白,进入职业院校是开启成功人生的另一扇门。她先后指导20多名学生参加全国旅游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获得一等奖5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11人的佳绩,她也因此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她教授过的2000多名学生,大多数已成为旅游行业的中坚力量。
立身科研,服务社会
刘春玲始终坚持“教科研相长”的理念,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先后主持文化和旅游部课题1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2项、校本课题1项,主持横向课题3项(到账金额63万元),发表专业论文17篇,主编教材7部,出版专著3部。
苦练技能,争做“双师”
她深知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紧密对接行业企业,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于是她通过下企业实践锻炼、参加国培顶岗培训项目、寒暑假进企业挂职等途径,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先后取得国家中级导游员、研学旅行指导师、前厅服务员考评员、客房服务员(三级)等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各级各类教师实践技能大赛中屡获奖项,通过了自治区教育厅的“双师型”教师认定。
服务行业,回馈社会
刘春玲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不断服务旅游行业企业,被聘为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及各盟市文化旅游部门“旅游智库”专家、内蒙古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认定员、自治区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自治区旅游标准化委员、自治区星级酒店及旅游民宿评定员;多次承担全国、自治区、盟市导游大赛评委;多次承担内蒙古导游大赛评委及导游资格证考试面试评审工作;多次为小微企业解决发展问题,成为呼和浩特市级科技特派员。
她深爱学生,学生也深爱她。每逢教师节,她都会收到无数的问候信息,这是她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奋斗的最大动力。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热爱,所以奋斗。刘春玲在职业教育领域默默耕耘,为学生开辟成才之路,她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