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对人的适应能力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交往能力已经成为一个贯穿大学生活始终的问题。从步入大学校园之日起,我们就要过集体生活,无论是在教室、寝室、食堂……几乎都是与同学在一起,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有与同学和谐相处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直接影响了我们步入社会、步入职场后的人际交往情况。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很容易形成自私、偏激、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造成了一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无法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之中,无法与自己的同学、室友很好相处。有这方面问题的同学,除了可以自我调整之外,还有一些实用的小妙招,下面就介绍给大家。
(1)在和同学初次见面时要注意主动打招呼,主动去认识别人。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会显得自己比较低贱,会觉得:我这样麻烦人家,人家肯定会讨厌我的,又不互相认识,怎么会搭理我呢?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普遍的误解,阻碍了人们主动和他人建立联系,从而失去了很多结交朋友、发展友谊的机会。而事实是,在我们采取主动时别人很少有不响应的情况。试想一下,当一个陌生的同学主动友好地和你打招呼时,你会采取拒绝的态度吗?
(2)在和同学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后,就要时不时去维持这段友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礼尚往来”。这里要提前说明一下,这个“礼”不一定是物质上的,绝大多数的情况是精神上的,或者只是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等,它的意义就在于要彼此相互照顾,有礼有节,有恩有德,有情有义。同学、朋友之间应多聚会,今天你来我寝室,下次我去你寝室,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生命感悟或者奇闻趣事。在相互的交流中化解误会、矛盾,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巩固相互之间的情谊,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眼界也会越来越宽广。
(3)要爱护朋友,为朋友着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护自己的朋友,处处为朋友着想,同样会得到朋友的爱护和帮助。当然,在对方有错误的时候也是要纠正的,纠正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顾及朋友的面子,不要轻易地做出价值判断,也不要让朋友觉得你高人一等、超然物外,但是还要真正做到帮助人改恶向善,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