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普及电信诈骗、违法校园贷等方面知识,提高学生征信意识、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和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了更好地保障广大学子的财产安全,学生工作处联合鄂尔多斯银行呼市分行开展线上宣传活动,由银行专业人员为广大青少年普及正确合规的借贷知识、解读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银行卡等相关知识。
近年来,各种诈骗手法层出不穷,校园贷、电信诈骗、出租出借个人银行账户成为三个最为常见的校园诈骗手段,因此,银行工作人员主要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了知识普及。
养成火眼金晴,及早识破电信诈骗。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通常有: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以销售廉价飞机票、火车票及违禁物品为诱饵进行诈骗;冒充熟人进行诈骗;利用中大奖进行诈骗;利用无抵押贷款进行诈骗;利用虚假广告信息进行诈骗;利用高薪招聘进行诈骗;虚构汽车、房屋、教育退税进行诈骗;利用银行卡消费进行诈骗;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虚构绑架、出车祸诈骗;利用汇款信息进行诈骗;利用虚假彩票信息进行诈骗;利用虚假股票信息进行诈骗;聊天软件中冒充好友借款诈骗;诱骗受害人安装所谓“犯罪通缉追查系统”、“网上清查系统”“保护账户安全”等软件,以洗脱“犯罪嫌疑”等诈骗手段。
远离不良网贷,守护美丽青春。校园贷因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等优点对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充满吸引力,但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特点,学生在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和侥幸心理之下可能陷入“连环贷”的陷阱,甚至在暴力逼债下陨命花样年华,其危害巨大,因此,要自觉远离各种“校园贷”。
严禁出租出借个人银行账户,做遵守法律远离犯罪的好公民。出借银行账户是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部分学生为追逐蝇头小利,无形之中为犯罪团伙赌博、进行网络诈骗、洗钱等提供了帮助,同时,自身也因触犯法律被处以制裁。
最后,银行工作人员强调青少年要学会防范和救济措施:一是要增强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二是要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三是如果遇到电信诈骗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四是向电信运营商提起侵权损害请求。
3·15线上主题宣传活动不仅向同学们普及了校园网贷和电信诈骗的预防知识,使“拒绝网贷、远离诈骗”深入人心,同时也有利于我校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和提升防电信诈骗的能力。
学生工作处
2022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