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图书馆里,有一群坚守岗位、矢志不渝、热爱教育的馆员,其中高斌、李春燕、朱慧琳老师主动承担场馆讲解员工作,诠释了一名图书馆员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勇战病魔,主动担当,为学院申本工作贡献力量
2004年五校合并以来,高斌老师冲锋在前,积极参与完成了40余万册藏书的整理工作, 2009年,正值人生上升期的他,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击倒。此后,经过手术的他身体受到很大损害,但他凭着坚强不拔的意志,一直带病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些年来他先后在图书馆采编部、特藏部、读者服务部、信息服务部等多个部门从事图书编目、文献借阅、读者服务、信息服务等工作。岗位不断在变,但认真负责、热情服务师生的初心始终如一。尽管身体状况欠佳,每年新生入校,高老师都主动承担起新生入馆教育讲座的重任。在讲座中,他以自己丰富的阅读经历为素材,生动地向学生们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
在读书分享会中,他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多年读书心得,用自己的阅读经验激励学生们保持阅读的热情。
2024年是学院职业本科建设的关键年,图书馆在面临各项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高老师再次挺身而出,自告奋勇主动承担起图书馆升本讲解员的重任。每天在开展多功能阅览室日常读者接待任务的间隙,他都会精心打磨润色讲稿,确保讲稿内容及数据的准确性。图书馆前广场预设的申本路线讲解只有五分钟时间,为了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学院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特色,保证讲解时间的严谨性,图书馆门前的大台阶他排练了一遍又一遍,每次爬着楼梯加上讲解都会耗费很大体力,但他从未说过一句累。与此同时,他还带头积极培养学生讲解员队伍,从体态、措辞、台风等细节入手,耐心指导学生讲解员,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讲解水平。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讲解员队伍的讲解能力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坚守岗位,甘于奉献,为图书馆队伍建设呕心沥血
图书馆特藏书库馆员李春燕老师,父母就是学院的老教师,因此她对学院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工作期间,她认真负责,热情接待每一位读者,对有需要了解古籍知识的读者,她通过讲述一些与国学经典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轶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特藏书库更好的发挥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虽然即将退休,但李老师仍坚守岗位,对新来的老师耐心讲述特藏书库工作要求、资料内容,并以个人名义经常邀请古籍图书和史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到校为年轻馆员讲授相关知识,极尽所能做好年轻馆员的传帮带工作,为图书馆队伍建设了呕心沥血;在特藏书库专修过程,李春燕老师积极建言献策,并把自家珍藏的摆件无偿拿到特藏书库,使的墙面的装饰与书库整体氛围融为一体;特藏书库建成后,原五楼线装书需整体搬入一楼新址。搬运期间,李老师一趟趟跟着工人搬书,时刻叮嘱工人要万分用心对待线装书。拆包上架时,她拖着带病的身体又跟着其他馆员周六日加班加点 ,一遍一遍擦拭书柜、一本一本把线装书摆在书架上,尽显老教师对的尽职尽责和对图书事业的无限热爱。
主动作为,虚心好学,奋力进取不负韶华
朱慧琳是2024年9月份刚入职的新人,入职后不久,除了本职工作外,她主动承担了特藏书库讲解员这一任务。尽管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他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工作的热爱,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他勤奋好学,不仅深入学习了图书馆的历史、特藏书库藏书结构等专业知识,还积极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讲解技能和服务水平。熟悉讲解内容的同时,她还承担起培养学生讲解员的任务,从个人经验、注意细节等细节入手,耐心指导学生讲解员,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讲解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国庆假日期间,图书馆突然接到讲解任务,此时朱慧琳已请假到成都一个县城探亲,时间紧且没有直飞呼和浩特的航班。她接到任务后没有推脱,开始在网上找各种返回途径,乘坐大巴、地铁、出租出等各种交通工具,辗转到其他机场,义无反顾地奔向工作岗位,最终按时圆满完成讲解任务。她的这种敬业精神让同事们深受感动,不仅展现了个人的优秀品质,也体现了我们图书馆团队的精神风貌。
图书馆的工作在大部分人眼中或许显得平凡无奇,但对于图书馆的老师们来说,这个岗位却承载着非凡的意义。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照亮读者爱上阅读的路,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搭建起了知识的桥梁,就如同图书馆中那些厚重的书籍一样,给人以力量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