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铁道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招生就业
下载专区
就业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信息 >> 正文

就业单位介绍——伊泰集团

2010年05月11日 00:00  点击:[]

伊泰集团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以铁路运输、煤制油为产业延伸,以太阳能、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等非煤产业为互补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公司为中国企业500强(第412位)、全国煤炭企业百强(第21位)、铁道部确定的百家运输大客户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50强之首,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到2010年煤炭产销超过5000万吨的重点企业,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骨干企业之一。

公司现有总资产160亿元,下属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伊泰准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呼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伊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直接和间接控股公司22家。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为煤炭行业首家B股上市公司。“伊泰”商标为煤炭行业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伊泰精煤”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

伊泰集团现有大中型煤矿14座。所生产经营的煤炭具有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发热量等特点,是天然的“环保型”优质动力煤。公司现已建成全长72.6公里准东电气化铁路(运输能力3100万吨/年)、124公里呼准铁路和122公里曹羊公路(复线);正在建设全长65.5公里的准东铁路二期工程和26.8公里的酸刺沟煤矿铁路专用线。公司在秦皇岛、天津、京唐等港口设有货场和转运站,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秦皇岛等地设有销售机构,形成了产、运、销完整的体系。

伊泰集团正围绕新的发展目标定位,加快实施煤矿技改、传统采煤工艺下煤柱回收技术攻关、大型高产现代化矿井建设和煤制油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煤炭主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实力。

技改矿井均引进国内先进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全部由传统房柱式改为综采、高档普采,采区回采率达到75%,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煤矿技改已率先走到了鄂尔多斯市煤炭企业的前列。所有矿井技改工程完工后,年实际生产能力将超过2000万吨以上,正在建设的1200万吨/年酸刺沟煤矿项目以及列入《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伊泰红庆河乃马岱、塔拉壕煤矿项目建成后,伊泰集团原煤生产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年。

伊泰集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组织科研人员对“房式开采条件下的呆滞煤柱安全回收”课题进行技术攻关,采用自行研发的大吨位本架自移式煤柱回收专用支架有效控制顶板安全,开发出了2—3个煤柱直线同采的安全回收关键技术。2007年4月通过了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的成果鉴定。该技术解放大量呆滞煤柱,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解决了呆滞煤柱在矿压下顶板突垮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和弃煤自然发火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为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的控股股东,伊泰集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完成了煤间接液化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中试,并通过国家863项目验收。2006年,经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核准,以该技术为依托的国内第一条(核准48万吨,一期工程年产16万吨)煤基合成油品示范生产线开工建设,2008年9月竣工投产。目前,伊泰集团正在开展500万吨/年煤制油基地的总体规划等相关工作,到“十二五”末,伊泰集团将建成500万吨级煤制油产业基地。

按照多元发展的思路,伊泰集团现已在非煤领域形成太阳能、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互补产业。

依托太阳能数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伊泰集团在鄂尔多斯市建成国内装机最大、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205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年总发电量超过59.86万千瓦时。对开发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推动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具有重大的示范带动意义。

伊泰药业公司按照GAP标准建成了4万亩以甘草为主的多种中药材有机种植示范基地,按照GMP标准建成制药基地,按照GSP标准建成了营销网络体系,按照GLP标准建起了研发机构,生产滴丸、胶囊、颗粒剂等9个剂型共200多个品种,拳头产品麝香通心滴丸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受到国内权威中医药专家高度赞誉。

伊泰置业公司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已成功开发景泰华府地产项目,正在建设的伊泰华府和景泰华府2期、3期项目,开发面积达4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伊泰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四个不变”的办企原则,即:坚持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集团公司党委是领导核心不变;坚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坚持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宗旨不变;坚持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做出贡献的思想不变,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集团公司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公司被原国家煤炭工业部评为“现场管理最佳企业”,并授予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金石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工商联联合授予“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被内蒙古自治区认定为“标兵文明单位”。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双旺、总经理张东海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伊泰集团确定下一步发展目标为:“十一五”即2010年,煤炭产销突破5000万吨,进入全国煤炭企业10强。

内蒙古伊泰准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是由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控股,与铁道部中铁建设开发中心和内蒙古创业集团公司共同组建的股份制企业。2004年7月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收购铁道部中铁建设开发中心准东股份,公司更名为内蒙古伊泰准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总资产9.5亿,从业人员680人。

准东铁路是大准线的向西延伸线,属国家路网规划中大同——石嘴山线路中的一段,线路全长145公里。准东铁路按“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安排建设,一期工程为薛家湾至西营子,正线全长72.6公里,总投资8亿元,建设标准为地方Ⅰ级单线铁路(预留电气化条件)。设计运输能力初期300万吨/年,近期600万吨/年,远期1000万吨/年。工程于1998年11月8日开工建设,2000年12月16日建成通车,是1998年国家大规模发行国债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利用国债资金最多的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工程共使用科威特政府贷款3000万美元,开创了我国利用外资建设地方铁路的先河。

铁路运营后,公司本着安全高效、敢为人先的经营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运输管理组织上打破传统模式,充分利用既有的设备和人员,强化运输组织,优化作业程序,使运输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试运营第一年就实现了运输煤炭165万吨的可喜成绩。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全力加强运输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形成了系统、科学、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同时,为适应煤炭市场对铁路运输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运输能力,早日实现盈利,2002年初伊泰集团董事会果断决策,并经准东股东会、董事会同意对准东铁路进行了扩能改造,缩短了初期运营时间,提前投入正式运营,达到了近期能力600万吨/年,创造了全国地方铁路罕见的发展速度。自2000年12月16日铁路建成开通以来至2005年年底共发运煤炭2402.26万吨。其中2003年发运煤炭457.33万吨,取得了开通第三年就彻底扭亏为盈的好成绩。并且运输生产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04年完成煤炭运量650.68万吨、2005年完成煤炭运量912.61万吨。公司连续四年被中国地方铁路协会评为“全国地方铁路运营及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并被鄂尔多斯市评为“十大纳税大户”之一。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铁路确立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并决定实施大秦铁路的扩能改造。技改后的大秦铁路运量将由现在的1亿吨/年增加到2亿吨/年。为此,公司为不失时机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在集团公司的帮助下多渠道协调国家有关部委,积极争取大秦线的煤炭运输计划,另一方面迅速实施准东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准东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于2003年9月全面开工建设,已于2005年4月23日运营使用。准东铁路的年运输能力已超过2500万吨/年,并将逐步达到3100万吨/年,到时利税将超过1.5亿元,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准东铁路在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建设后续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司为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使准东线尽快与包神线、京包线、集通线形成运输网络,完善运输通道,抓紧研究实施准东后续工程。一是加快建设呼准铁路,开展了项目前期工作。该线北起京包线攸攸板站,南接准东线周家湾站,全长117.6公里,总投资13.4亿元的铁路已于2003年9月开工,将于2006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对我市煤炭运输在路网上的灵活性和适应市场的多变性起到重要作用。二是加紧修建准东二期工程,该线位于我市境内,是准东铁路一期向西延伸线,线路全长正线76.856公里,设计标准为单线电气化铁路,地方铁路Ⅰ级,总投资17.89亿元。工程建成后为东胜煤田精煤外运拓宽了后方通路,对加快东胜、神府、准格尔三大煤田开发,扩大地方煤外运,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公司还入股修建西起东胜煤田红进塔,东至北同蒲铁路朔州的准——朔铁路。该线全长240公里,是以煤炭运输为主的新建国家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总投资约65亿元。它的建成将会成为内蒙古西煤东运的又一条运输大动脉,同时将从根本上加快鄂尔多斯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步伐。

上一条:就业单位介绍——呼和浩特铁路局 下一条:就业单位介绍——中铁三局

关闭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大学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高职园区
蒙ICP备05006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0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