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课前准备
①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认真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要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把握课程的性质以及在本专业中所处的位置,制定备课计划。初次开课的教师在制定备课计划时应征求指导导师和教研室主任的意见。
②教师必须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及基本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和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和教学参考书及资料,对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应在教研活动中进行集体讨论,广泛搜集并认真研读各种教学参考资料,随时注意和跟踪本学科最新发展状况,不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教学日历计划
①教师在正式开课前必须拟定“教学日志”一式两份,一份交系教研室审阅同意后由系教学秘书存档,一份教师自用(上课时带上以便教学督导和教学检查)。
②“教学日志”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内容及进度、教学参考资料、课外作业内容及次数、课外作业批阅计划、课堂讨论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实践训练内容及时间安排等。
③“教学日志”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教学档案,要根据学生班级、专业、层次实事求是地认真填写,各教研室应编写各门课程的“教学日志”填写细则,引导教师写好“教学日志”。“教学日志”应在开课前向学生公布。
4、教案
①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按照系规定内容写出课程教案,结合形势的发展,对已有的教案予以修订和完善。
②教案应包括:课程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进度和时间分配以及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程应有电子教案,有实验的课程还应有实验课电子教案,教师还应准备一些用于指导学生自习、提高、参考的CAI课件,提供给学生。
③在正式开课前按照学校规定必须写出至少三分之二的教案,经教研室主任审阅后方能正式开课。若在正式开课前不能提供课程教案,将取消其主讲教师资格。
5、备课
①教师要将个人备课和课程组集体备课相结合。教研室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平行班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进度要相对一致。新教师(或新开的课程)的教案,需经教研室主任批准。
②教师在正式开课前应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了解学生班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学生名册、班主任、专业特点及专业计划的基本情况、已开设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及成绩、学生的思想和学风状况等。
6、新开课、开新课
①新开课指教师无单独开课经验,第一次担任专科课程的主讲教师。开新课指有单独开课经验的教师,另外开设一门现选课程。
②新开课、开新课的条件
新开课、开新课教师必须全面、深入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有关知识。新开课教师必须完成一轮教学辅助工作(含听课、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习或实验等),且效果良好;
对具备条件的新开课、开新课教师,其所在教研室应提前半年通知本人准备担任主讲的教学任务,并应在开课前三个月写出教案(至少为一半内容)送教研室主任审查;
新开课教师应在教研室内进行试讲二次以上,系、教研室领导参加听课,并选择个别章节进行实习性讲课;开新课教师应在教研室内进行试讲一次以上系、教研室领导参加听课;
新开课、开新课教师所开课程的教材及有关教学文件必须齐备;
已为新开课教师落实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