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特色

以立德树人为本,构建一体化育人平台

2019年03月14日 15:34  点击:[]

构建思想道德教育平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政育人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2016年以来,我院思政理论课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均已建成校级精品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自治区级精品课,该课程自治区级课程资源库也已建设完成并上线使用。成立“姜淑兰工作室”,带动指导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院团委结合“五四”“七一”“十一”、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时间节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创新思政教育载体完善评价机制,积极拓展校园网、微信、“易班”等新媒体教育平台。建立了较全面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包括crp诚信银行、诚信档案公共平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学院秉承“明德修身,格物致知”的校训,不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和文明道德养成教育,形成风清气正、民主和谐的良好校园环境。以家风家规主题教育,高雅艺术、中华优秀经典歌舞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校园文化节、社团文化节、体育节、科技学术节的“四大节日”,并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市级各类文化节日。以文化景观建设为基础,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校史馆是学院百余年办学历史集中展示的重要窗口,展现了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图像和文物的形式记载了学院教育事业的奋斗历程,展示了呼职院几代人的辉煌业绩;校园文化长廊和法制文化长廊、知致之丘、图书馆中的壁画,将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发展历史、大学生文明礼仪和宪法、党风廉政建设、党纪党规等内容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也让让师生铭记校史,砥砺前行;书雨轩旁的绿草地和镜湖边的温馨提示牌,让学生在优雅环境中学习时感受温暖。

构建心理素质教育平台。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学团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五级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队伍,并运行良好。2016年修订了《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和《学院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细则》,2017年8月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学院每年派人参加内蒙古教育厅和内蒙古心理学会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组织师生观摩全区心理剧展演。每年组织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校内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每年10月至11月对全院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测评结果显示异常的学生,一对一进行约谈。对有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发放预约信,进行个体咨询或团体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建立独立心理测评室,用于学生的复查及心理量表测评。通过“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健康课、校园心理剧展演、心理趣味运动会、心理健康知识橱窗展览、《心理健康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团会等活动以及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在全院教职工和学生中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全员覆盖。

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开展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系列活动和求职指导系列活动。学院还培养就业创业导师近100名,并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了相关创新创业课程132门,每年有300余人参加SYB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学院整体创新创业教学水平。以赛促建,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竞赛,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016年,邵胜强等135名同学在全国、省部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常晓燕等248名同学在全国、省部级、省级科技文化作品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白昊等5名同学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在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学术论文比赛中获特等奖及二等奖两项、三等奖7项。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比赛中,我院学生论文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加强“易班”建设,将“易班”建设与校园生活中的精品活动相结合,打造具有我院特色的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师生网络互动社区。通过“易班”建设和学团工作处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站”,充分发挥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网络成为连接学院与社会、学院与学生的桥梁,成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课堂。

 

 

上一条: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下一条:校政企聚力,创新合作机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