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利用资源优势服务社会,社区教育目前已发展为15个教育基地,挂牌成立11个“电大书屋”,并已延伸至呼市旗县区。联合呼市美协举办“书画家教学进社区”,知名书画家为社区老幼群体举办专题讲座,此项教学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荣获“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奖,被全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2017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奖;与呼市妇联两家开展战略合作,依托“社区学院”和“妇女之家”在呼市电大社区学院合作的九家社区挂牌成立“青城女子学堂”,作为呼和浩特市“精彩人生女性终身学习计划”项目的实施平台。此项目在自治区荣获“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奖,经自治区推荐,由全国成人教育协会颁发了“2018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奖。组织了六届“放歌草原、书写百姓”巡回画展,为社区居民和旗县学校、企业送温暖。
落实好社会化培训任务。学院现有29个职业技能鉴定资格,涉及轨道列车司机、机动车驾驶员教练、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育婴师、电工、焊工、汽车维修、茶艺师、制冷工等多个专业,三年来培训人数达4833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4559人,合格率达94%;技师、高级技师培训达500人次。
积极探索开展社会服务培训,年培训达12176人次。其中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项目,受到委托单位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普通话测试工作助力全区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开展全区“县域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调查涉及104个旗县四万人次的数据收集整理,并完成全区调查员的培训工作;开展全市六个旗县、三千人次的“县域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协助呼和浩特市汉语委、教育局举办了“呼和浩特市2017中小学汉字听写大会”,普通话培训测试各项工作受到了自治区、呼市两级汉语委的一致好评。为司法系统、铁路系统、邮电系统、财政、公安及妇联等单位举办在职社会化培训,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建设呼和浩特公共实训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划拨500亩土地,投资4亿元,按照公共性、生产性、先进性、创新性、环保性和特色性的建设原则,在我院建设呼和浩特公共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包括10大实训中心:现代制造技术基地、现代控制技术基地、轨道交通技术基地、汽车服务技术基地、食品生物技术基地、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心、现代服务技术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基地、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和康养中心。将实训中心融入学院整体规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校企共建“基于真实生产环境”的教学做训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创新探索“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建设模式。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后,能够满足以上9大类80多工种,170多实训项目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年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可达到10万人次左右,成为全自治区特别是呼和浩特重要的就业人员、学生及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基地,达到全国同类公共实训基地先进水平;可承办全国、全区职业技能大赛,积极营造工匠精神氛围,打造工匠精神文化;为自治区各类人员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及实践提供平台;为高职园区师生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实践教学场所,拓展自治区科技创新新动力,不断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工匠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