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铁道机车专业的论证报告

2019年02月02日 18:35  点击:[]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精神,按照《呼和浩特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第“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推进全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适应自治区特别是呼和浩特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规格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综合办学水平,突出和优化特色专业的办学实力。

一、建设铁道机车专业的必要性

1.设置铁道机车专业是为了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满足自治区及周边铁路高速发展的需要,推进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铁道机车专业包括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四个专业方向,铁道机车涵盖铁路运输中的运载装备,在铁路整个运营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西部铁路5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60%;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成为快速客运的主要装备,全路投入运营的动车组达到1500列以上;大功率机车成为主要干线的主力机型,投入运用的大功率机车达到1.3万台以上,占机车保有量的60%。

自治区是能源大省,也是资源大省,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首府,又是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铁路建设现已成为支撑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钢铁脊梁。计划到2012年,呼铁局管辖下的铁路营业总里程将突破9800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41%和46%以上。届时,全区铁路总长将由现在的5000多公里增加到12000多公里,重载列车的开行将以数倍增加,而高速列车也将覆盖全区各主要城市。因此,铁道机车专业的建设,将有效地缓解自治区及周边各铁路运营单位对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保障自治区及周边铁路的稳健、快速发展,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推进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建设铁道机车专业,有利于自治区铁路专业设置的优化,改善自治区及周边铁路人才结构,保障铁路部门快速发展带来的充足的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

基于自治区及周边铁路的快速发展,预计2019年前铁路职工需新增人员6万余人,而与铁道机车专业相关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需求超过2.3万人,其中直接从事铁道机车工程一线生产实践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完全补员应达到500人,但由于设置该专业院校分布的局限性和受自治区地域因素的制约,每年的实际专业人才供给尤为不足。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学科发展等方面考虑,尽快在自治区建设铁道机车专业教育尤为迫切,也十分必要。目前全区类似专业的本科教育院校仍属空白,高职院校也只有两所,但无论从专业建设、设置年份、社会影响力,我院都有一定的竞争力或比较优势。我院建设铁道机车专业,将会满足呼和浩特市、自治区及周边,及由此延伸辐射的其他国有、地方铁路广阔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3. 建设铁道机车专业,可以进一步凸显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促进本专业的自身建设与发展。

铁道机车专业的设置是依托我院原有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和铁道车辆专业。这两个专业经过近30年的办学积淀,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严谨认真、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成了区内外先进的HX3电力机车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和机车车辆演练场,创立了九个优秀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出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优良的教风与学风,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就业率居高不下,毕业学生一直受到社会的好评,2008年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被评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该专业又成为学院的试点建设专业。为进一步加大专业自身建设与发展力度,精心打造特色专业,在首府及全区凸显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升辐射力,加强助推力,为铁路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更高层次、更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必须且必要。

二、建设铁道机车专业的可行性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和铁道车辆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也是校企合作的重点建设专业,有着铁路专业教育的历史积淀和渊源,与其他高校合作开办本科专业教育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和实力。特别是在区内首家开办这两个高职专业教育以来,招生人数几何倍增,学生就业形势喜人,就业单位点多面广,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大量涌现、层出不穷。几年来,为了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学院在加强师资、设备、图书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专业建设的示范性引领,为建设铁道机车专业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建设铁道机车专业条件已基本成熟。

1.师资队伍

铁道机车(电气化铁道技术和铁道车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兼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占10%),副教授22人(占55%),讲师10人(占25%),助教4人(占10%);35岁以下年轻教师12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6人(占65%);专业教师均具备“双师”型素质,具有“双师”素质教师30人,占75%;具备铁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质的教师32人(占80%);专任教师中有现场一线工作经验三年以上的16人(占40%);专兼职教师比例为4:1。

教师中,获得省(部)级和市(局)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及学院“教学名师”均占居一定比例,而且有部分教师骨干曾经或继续在省部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学术专业团体中担任职务,发挥积极作用。总之,铁道机车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一支专业过硬,治学严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专兼职比例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师资来源主要是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大多接受的是正规的铁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教育,具有良好专业教育的职业素养。

2.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除学校提供的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及多媒体教学设施外,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和铁道车辆专业拥有HX3电力机车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内燃机车模拟操纵试验室、机车车辆演练场、电机实验室、铁路牵引供电试验室的专业试验(或实验)室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金属材料热处理、平衡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实验室、电工实验室、模电数电实验室、控制线路实训室、电力拖动实验室、 PLC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数控编程实训室等专业基础试验(实验)室。能够满足本科车辆工程专业的校内实验、实训教学要求。在呼铁局、神华准能铁路公司等铁路运营单位及呼铁局科研所、内蒙古轨道交通设计院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和科研培训基地,有力地保证了每年专业见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

3.图书资料

学校在本专业的图书资料方面倾注了大量财力,极大的丰富了专业参考书的馆藏量。目前,我校图书馆拥有该专业所需的专业书籍3万余册,工程技术工具书与计算机书籍7万余册,通识类教育图书10万余册。还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和读秀、百链、知网等网络平台建立了电子图书室和电子期刊阅览室。同时,专业所在的铁道学院也对本专业资料室进行了系统性构建,适时补充专业发展的前沿性书籍,目前铁道学院资料室拥有车辆工程类参考用书近3000余册,基本上满足教师的教学所需。

4.科研与教改成果

近几年来,本专业教师主编或主审,并经出版或试用的教材已有10部,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专业论文100余篇。专业教师主持自治区级重点科研项目一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6门,主持完成了重点专业和试点专业建设工作。

5.校企合作与技术服务

依托呼铁局,利用专业师资的智力集中和比较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深度融通,实现了校企的双向共赢。先后与呼铁局总工程师室共同研发了大包线、包惠线电气化改造方案,与内蒙古铁道学会研发了内燃机车冬季柴油“科学低烧”技术(“低烧三号”),与呼铁局科研所研发了列车无污染排污系统,参与或主持了由内蒙古轨道交通设计院承担的集通线、上都电厂、呼铁局电气化改造的机务段机车整备作业场的勘测设计和建设指导工作,主持完成了铁道部和呼和浩特铁路局机车车辆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方案和试题库建设工作。同时还根据铁路企业发展的需要,适时提供各种层面的专业培训、业务培训、技术指导,这不仅为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服务企业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专业教师及时了解专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前沿知识提供了平台,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对专业的定位、方向的设置、课程的设计进行准确会商,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6.管理规范,成绩显著

铁道学院坚持思想教育常抓不懈,教学管理规范、严谨,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铁道学院荣获了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职业学院的各项殊荣10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就业服务、社会影响均有上佳表现,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基于自治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铁路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该专业现有的办学力量和条件,我们认为:建设铁道机车专业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四、铁道机车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全区,面向“三北”,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铁道机车专业(机车、铁道车辆及城市轨道车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从铁道机车的设计、制造、检修、运用、技术开发及经营销售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朴素,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掌握车辆工程及其技术领域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生产应用、技术开发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所必要的机、电、液、控一体化知识及专业素养,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7.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够在本专业学习中熟练地应用。

8.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9.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达到培养计划的总学分和各类学分要求。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标准学制三年

2.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205学分,2804学时及35周实践教学活动(其中通识教育基础课程49学分,1007学时及6周实践教学活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2学分,204学时;专业必修课87学分,1508学时及29周实践教学活动;专业选修课13学分,专业选修课221学时),专业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成绩合格并至少获得两项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证书),方可毕业。

 

五、教学计划运行说明

本教学计划是按照三年制标准学制制定的。

教学计划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两部分组成。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和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素质拓展课程根据教务处公布的选修课程按规定任意选择。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为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限选课,即在所设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四个专业方向中至少任选其中一个专业方向的规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为任意选修课,学生可在所设课程中至少任选其中2门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综合实践”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综合实践”包括学术讲座、课外科技活动、军训、社会实践等课程,军训由学校统一安排,其它课程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见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学生应修满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所有学分。

上一条:专业建设的调研报告 下一条:铁道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及工作职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