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生的心理学效应(三)——破窗效应:已经破损的东西更易遭到破坏

  • 发布时间:2015-04-28
  • 来源:
  • 点击:[]次

破窗效应:已经破损的东西更易遭到破坏

“破窗效应”是由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的,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的实验进一步证实,心理学家最终将其归纳为: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也就是说当人们遭遇挫折、失败、困惑的时候,再碰到消极的心态,哪怕是一点点,也会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

破窗效应对人们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之前当这种效应真正在生活中发生时,人们没有给它以一个真正的名称定位而已。

对此,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曾在1969年进行过如下实验:

菲利普·辛巴杜找来两辆颜色、牌子、外观完全相同的汽车,不同的是他把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打开了车棚,将其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外一辆车完好无损地停在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最终的结果令人感到非常惊奇:摘掉车牌子并打开车棚的车当天就被偷走了,而完好无损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

一个星期后,辛巴杜将那辆已经停放在纽约布朗克斯区一周都无人理睬的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只是过了几个小时,便发现它不见了,这进一步证实了不良现象的存在会导致不良效果的无限扩展。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太过在意大事情上的失败和教训,而忽略了那些看起来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事实上,如果对这些小遭遇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同样会放纵消极的自己,产生恶劣影响。

上一条:你比较适合哪个职业?
下一条:寝室里的人际关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