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言文学习中如何处理文与言的关系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学习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汲取民族智慧,形成传统文化底蕴。文言文是现代汉语之源,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阶段,通过对古典诗词和古代成语的学习,学生对此已经有所了解。随着时代的演变与发展,文言文与现代语文又有了很大差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当中,既要遵循一般的阅读教学规律,又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
1、以文为主,学“文”中带动习“言”。全面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从整体上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和作者在一定层面上对话,做到高屋建瓴,全面理解文章内容,产生兴趣。在教学的时候,先设置“文”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探究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然后再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句,解决语言问题。比如学习《曹刿论战》,可以首先要学生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在齐鲁战争中,齐国本来就很强大,而鲁国很弱小,但是,战争结果是鲁国获胜,这是为什么?这与曹刿的个性不无关系。那么,这个人的个性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通过讨论加深理解文本,加强对文本的朗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2、言为基础,在掌握言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的感悟.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当代语言,在字词使用和语法方面有其特殊的用法或结构,需要特别加以掌握。在引导学生解文过程中,集中归纳一些有价值的语言现象,扫除字面障碍,对有些重要文言词句有意识地结合文本理解捎带提示、指导或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好前中后三个环节:一是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先在自读的基础上,把不理解的词圈出来,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二是课堂上互相交流对比,着重在分析发现古今的异同上下功夫。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解决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三是课后归纳积累,鼓励学生建立起文言文学习笔记,通过归类、比较、积累,使学生不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分析及翻译能力。
总之,要在整体诵读和理解把握“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言”、积累“言”、总结“言”、梳理“言”,掌握“言”。使文与言相得益彰,这样才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