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

首页 / 品牌活动 / 青年大学习 / 正文

刘娜 感动卫生部的“彝族军花”

2011-11-08 12:12 来源: 阅读:

刘娜 感动卫生部的“彝族军花”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献一次血也许很容易,只需鼓起勇气让长长的针头刺进血管就可以了。

但让你累计献血41200ml,相当于10个成年人全身血液总量呢?

让你献血小板而不是献全血,用更粗的针头把血液抽出来,提取完后又输回去,一弄就是1个多小时呢?

让你一献就是8年,一献就是44次呢?

……

相信很多大男人看了这些也会有些心惊,何况女孩!

但刘娜偏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孩,在她的抽屉里,共放着16本献血证,累计献血44次,献血总量41200ml,连续两届(2006-2007年度、2008-2009年度)被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连续多年被成都市评为无偿献血先进个人。“七一”前夕,刘娜被军区推荐参评全军“十一五”无偿献血先进个人。

作为一个彝族“80后”女军官,是什么支撑着她连年无偿献血呢?

国家卫生部的一次核查揭开一个惊人秘密

“请问,你们单位是不是有个叫刘娜的女孩,在地方献了很多血?”

2008年3月的一天,78006部队卫生科助理员宋青兰接到上级机关打来的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里一名机关干部告诉宋青兰,国家卫生部转交了一份关于刘娜献血的材料给总后卫生部核查,总后卫生部为此专门打电话来核实刘娜的相关情况。

刘娜?宋青兰的第一个反应是:是不是国家卫生部搞错了?在她的印象中,刘娜只是一个工作勤奋努力、身体还算强健的技术骨干,但从没听她或者任何人说过她去献过血。

这名机关干部还告诉宋青兰,最近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准备联合表彰一批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刘娜是成都市血液中心层层上报到国家卫生部的,卫生部的机关人员都被刘娜的精神所感动,特地要求认真调查了解一下刘娜的基本情况。

经过认真核实,宋青兰才真正弄清,这位刘娜确是本单位的刘娜,在此之前,她已经悄悄在地方上献了多年的血。

在军地各个部门多方核实和严格评选之后,刘娜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两年后,她再次获得这项殊荣。

第一次献血,想起了当兵的父亲和当医生的母亲

刘娜的血管里流淌的是军人的血。

刘娜的父亲是一名1970年入伍的彝族老兵,上世纪70年代先后参加了入缅剿匪、边境作战,1986年返回云南红河州建水县人武部工作。他从小就教育刘娜,你是军人的子女,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为群众作力所能及的事。

刘娜的母亲是县妇幼保健站的药剂师,一直做着救死扶伤的工作。她时常教导刘娜,什么时候最快乐?当一朵朵生命之花从自己手里重新绽放的时候最快乐!

因为身体瘦弱、时常感冒发烧,小刘娜让父母非常操心,父母常常半夜三更抱着她往县医院跑。虽然此后父亲逼着她天天锻炼,很少生病住院,但长期去医院的经历,让刘娜对临危病人到处找“救命血”的场景印象十分深刻。

2000年高考,学理科的刘娜考出了552分的高分,超过北大录取线,填报志愿时,刘娜希望能像妈妈一样当医生,但父亲的同事却提供了一个信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也在招生。是穿白大褂,还是穿军装?刘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她认为,她是军人的后代,参军可以守卫更多人的幸福。

军校生活紧张而充实。刘娜最大的收获是经过连续4年的申请,终于成为了一名党员。

毕业前夕,学校组织义务献血。因为对献血知识的不了解,很多人特别是女生都不愿意去。而刘娜则主动找到学员队领导,强烈要求参加献血:“无偿献血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阻止非法血液买卖,防止病毒传播,作为一名军人,责无旁贷!”刘娜的慷慨陈词终于打动了学员队领导,她成为这次献血活动中的唯一女生。

走进采血车,看着身边不少男同学晕针、晕血,刘娜也不由有些紧张,但就在她心里打鼓的时候,突然想起了父亲和母亲,想起了一些苦苦等待“救命血”的病人,她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

压着针眼走出采血车,她突然感到天空是那么的蓝,阳光是那么的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