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通信线路》是通信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也是通信类其它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它是一门面向通信工程建设和通信企业生产实际,将通信电缆线路基本理论和通信电缆线路工程查勘设计、施工、维护有机结合,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1、课程基本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将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让教学过程尽可能贴近实际工作过程。采用引探法教学,通过教师设置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工作态度,掌握操作规范,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等,教师应根据模块的学习目标编制模块任务书,模块任务书应明确教师需讲授的内容,并明确学习要求,提出模块整体安排计划。教学内容与高级维修工的国内职业技能要求相融通,便于学生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本课对照通信信号专业的典型工作环境来设计课程的每一个模块,通过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操作实际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模块的课程框架,共七个项目模块,以模块作为载体,除了理论传授外,还设计实训环节,在完成每一个实训环节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经验性知识,在完成了数个任务的基础上,再拓展相关技术理论技术知识,最后以技术理论知识指导各项目的完成。本课程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是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合理分配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除了对通信电缆的结构、性能等有所了解以外,更重要的是熟悉通信电缆线路工程的查勘和设计方法,通信电缆线路施工、维护的方法;通信电缆工程测试的方法。
本课程的内容实用性很强。因此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了解通信电缆的结构、性能和应用,以及掌握通信电缆线路工程的查勘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及从事通信线路工程技术类等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及通信网的构成形式、通信电缆的结构与类型、电缆线路的施工、用户电缆线路的配线、电缆线路的电气测试、通信电缆线路的维护(重点、难点)、通信电缆线路的防护、电缆线路的勘测与设计(重点)、实训教学等内容。通过学习,学员应该了解以上设备的结构、特性,掌握工作原理,通过现场教学的环节和实际训练后,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日常维护维修知识,为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掌握电缆通信工程的勘测与设计、施工、维护、测试、防护知识,能熟悉并操作电缆通信工程中常用仪表,具有分析、查找、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参与模块学习活动,培养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技术的科学态度、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勇于放弃和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创新革命的意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有将生产技术服务于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学习中培养责任心和责任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任务
| 教学内容
| 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要求
| 学时
|
课题一
(4课时)
|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及通信网的构成形式
| 1、了解通信网的基本构成;
| 1
|
2、了解通信线路的发展史
| 1
|
3、了解传输标准。
| 2
|
课题二
(6课时)
| 通信电缆的结构与类型
| 1、 1、了解通信电缆的基本分类、通信电缆的结构类型及通信电缆电气性能参数;
| 1
|
2、 2、全色谱全塑双绞通信电缆的结构与类型;
| 1
|
3、通信电缆的电气性能参数。
| 4
|
课题三
(6课时)
| 电缆线路的施工
| 1、各种形式电缆线路的建设规范和要求;
| 2
|
2、掌握安全施工措施及施工方法等。
| 4
|
课题四
(6课时)
| 用户电缆线路的配线
| 1、 用户线路网中电缆常用的配线方法;
| 2
|
2、 用户线路中常用分、配线设备;
| 2
|
3、用户电缆线路网的配线方法。
| 2
|
课题五
(18课时)
| 电缆线路的电气测试
| 1、电缆线路中的各种电缆电气性能的测试;
| 2
|
2、各种测试仪表的使用;
| 2
|
3、使用测试仪表检查不良线对和线路障碍;
| 4
|
4、用户线路环阻及屏蔽层电阻测试;
| 2
|
5、绝缘电阻的测试;
| 2
|
6、电缆线路的智能障碍测试;
| 4
|
7、接地电阻的测试。
| 2
|
课题六
(8课时)
| 通信电缆线路的维护(重点、难点)
| 1、维护的目的、要求和内容;
| 1
|
2、电缆的改接和用户割接的方法和要求;
| 1
|
3、本地网线路维护的目的、要求及内容;
| 4
|
4、电缆线路的改接与用户割接。
| 2
|
课题七
(6课时)
| 通信电缆线路的防护
| 1、 通信电缆线路的防雷、防强电、防鼠等防护措施;
| 1
|
2、强电对通信线路的影响及防护;
| 2
|
3、雷电对通信线路的影响及防护;
| 2
|
4、通信线路的防鼠。
| 1
|
课题八
(16课时)
| 电缆线路的勘测与设计(重点)
| 1、通信电缆线路的设计;
| 1
|
2、设计中的勘测方法;
| 1
|
3、施工图纸的绘制和处理;
| 4
|
4、线路设计概述;
| 1
|
5、线路工程的勘测;
| 4
|
6、通信线路的测量;
| 4
|
7、设计施工图纸。
| 1
|
课题九
10课时)
| 实训教学
| 实验(一) 电缆结构的认识
| 2
|
实验(二) QJ45电桥测芯线环阻、屏蔽层电阻
| 2
|
实验(三) 绝缘电阻的测试
| 2
|
实验(四) 用电缆智能障碍测试仪册电缆的芯线故障
| 2
|
实验(五) 接地电阻和大地电阻率的测试
| 2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教师应依据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如实作小组)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以及小组讨论(或操作)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的信心与成就感。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2、教学手段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上以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性教学,紧密结合通信工程实际,应用成功案例,突出实用性;注重系统性,实现通信电缆线路工程查勘设计、施工和维护三者的有机融合;善于引导学生自学、加强课后辅导和课余指导;紧跟通信技术发展、结合通信行业实际,善于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大力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录像等);加强集体备课,妥善处理课程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抓住教学关键、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注重现场教学,强化实际动手能力。
(二)考核评价建议
学生学习应以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本课程是光纤通信专业主干课,为考试科目。以笔试方式为主进行考试,考试内容应体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笔试成绩占70%,实验占20%,平时成绩占10%。
(三)教材编写与建议
1、教材内容编写
① 教材内容尽量体现本专业的特点及重要内容。建议按照项目课程的体例进行教材编写,即:教学目标、工作任务、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知识拓展(选学内容)和练习。其中,工作任务建议增加学生创新发挥内容。
② 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材不仅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还应根据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特点,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编写教材时应设计相应的学习指导语,教材中给出针对性的提示,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行业特定能力模块课程打好基础。
③ 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教材应注意创设职业情境,从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践、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编写教材时,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本课程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④ 课后练习要多样话,应增加开发实验和创新实验内容,编写课后练习时,要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设计一些开放习题、研究性习题,要结合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设置一些与课堂实验教学相对应的创新,创新实验选取来自生活,生产实际的测试项目和教师的科研课题,让学生自主选取在课余时间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材的使用建议
在教材的使用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鼓励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建议使用陈昌海主编.通信电缆线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鼓励教师制作与新课程配套的影像资料,开发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校园网建立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参考文献、与本课程相关的科技动态、检测评价等数据库和学习讨论室,通过信息共享、交流反馈等方式,为师生提供大量的课程信息。可利用相关的网站、公共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中的教学资源来为教学服务,拓宽教师与学生的视野,体现本课程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教学课件,利用网络建立公共信息库等教学资源。
五、参考书
1.长春邮电学校编.通信线路防护.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0
2.吴金达编.市内电话线路技术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5
3.潘宁康,冯振强编.通信电缆线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7
4.朱传智,鄂义元编.通信线路防护.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