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专业
研究领域: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设立于2005年,是内蒙古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骨干专业,是1+X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主要研究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监测技术。研究领域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与溯源、水环境质量监测与预警、土壤污染检测与修复、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以及新污染物的筛查。此外,还涉及智能化监测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监测,以及碳排放管理等前沿方向。专业致力于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环境质量的精准监测与科学管理,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核心课程:
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物理性污染监测、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运营。
培养目标: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环境监测样品采集与保存、检测分析、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等知识,具备对环境各要素和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对监测过程实施质量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与评价、对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日常运行维护的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采样、检测分析、质量控制、报告编制和环境自动监测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师资队伍: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拥有一支教学严谨、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8人,企业兼职教师3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4人,博士2人,硕士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7人,全国生态环境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们不仅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学设施与资源: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仿真资源。校内建有3个专业实训室:水污染控制实训室、大气与水体环境监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实训室。拥有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以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实训软件。专业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了6个长期稳定且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在学生实习与就业、技术服务、项目开发、教材建设、职工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形成了一个专业对口、层次分明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群。
专业特色与优势: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注重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近5年,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检测与监测技术”,获奖3项。申请自治区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6项,校本课题4项,总金额21万元。1人参加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培计划”项目。2人纳入呼和浩特市“双碳”科技服务团专家库。5位教师为1+X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考评员。5位教师为环境生态司法鉴定人。
就业情况: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环境监测站、第三方检测机构、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生产排污企业,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以及物理污染控制技术岗位群,从事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检测、数据处理和审核,以及环保设施运营技术、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等工作。近3年就业率分别为93%、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