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示教育 > 正文

警示教育

官员要读懂公众紧盯名表的深意

时间:2012-09-22 来源: 阅读:

官员要读懂公众紧盯名表的深意

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在“8·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笑脸”的不当行为和佩戴多块名表等问题,陕西省纪委高度关注,及时进行了认真调查,并于9月21日决定,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其实,公众紧盯的远远不只是一两块表,而是表达一种对监督政府和官员的渴求。紧盯的是名表,表达的却是监督的无力和寂寞。对纳税人而言,政府和官员可监督的事项太多了,从官员的财产到政府的预算,从工程的招标到吃喝的账单。可是,在既有的监督体制下,这些根本无法监督。看不见、摸不着,关键的信息多是秘密。这是一种无奈的代偿,看不见官员的财产,公众只好去盯名表名烟名眼镜了。

这也是一种报复性的监督。当公众无法在既有的制度中正常地监督官员的财产时,就会报复性地紧盯他们身上那些看得见的消费品,以“有罪推定”的逻辑、妖魔化的想象和扒粪的亢奋去曝光他们的手表、眼镜、腰带、手镯、西装、领带、金牙、皮鞋、香烟等,倒逼他们“公开财产自证清白”。本来,这些都属于官员的隐私,是一个人的正常消费,可因为财产的不透明,权力的不受约束,廉洁与否看不见,于是这些消费品都成了敏感物品,公众想从这些看得见的消费上推定和想象官员的廉政信息。

所以,如果能读得懂公众紧盯手表的深意,就不能只“就事论事”地回应手表的问题,更应该借此公布自己的财产,将自身全部置于阳光之下,免得让自己的浑身上下充满敏感物品,被“戴什么表、抽什么烟、开什么车、住什么房”之类的新闻无休无止地“纠缠”。财产见得了阳光,所有的消费就能见得了阳光;财产遮遮掩掩讳莫如深,所有的正当消费也变得偷偷摸摸,仿佛浑身上下每一件东西都散发着腐败的气息,都是靠贪污换来的。

所以,财产不公开,并不是保护官员,而正在伤害着官员,不仅让他们浑身敏感,浑身的穿着见不了阳光,更重要的是,让这个群体在自我妖魔化。常有官员抱怨被舆论妖魔化了,抱怨公众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评价官员。可官员应该意识到,这种妖魔化并非源于公众的偏见,而是源于制度的原罪。官员财产不透明,一直拒绝公开收入,无异于自证不清白,自证收入中有很多见不得阳光的东西。一切妖魔化的想象,都源于这种遮掩。毫不客气地说,官员财产不透明的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妖魔,它不仅制造着腐败的机会,更制造着公众对官员的妖魔化想象,使一个群体成为妖魔的代名词。

手表的尴尬,隐喻着当下官员的身份和形象尴尬。手表需要去妖魔化,更重要的是,要去除公众心中对官员的妖魔化想象——解决问题的钥匙,掌握在官员自己手中,公开了财产,消除了那个制度魔鬼,就去除了那个伤害着政府形象和官员形象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