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洁教育 > 正文

廉洁教育

50条箴言3009个字,王渔洋的为官经验有哪些?

时间:2016-06-15 来源: 阅读:

50条箴言3009个字,王渔洋的为官经验有哪些?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一部《手镜》 “仕宦清明”

在王渔洋故居展出了一部渔洋先生手书的《手镜》石印拓本,拓本共有24帖,笔迹高秀俊逸。

王渔洋,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康熙朝刑部尚书、诗坛领袖,因喜爱太湖渔洋山,自号“渔洋山人”,后世人称王渔洋。受廉政家风的长期熏陶和家族成员互为明镜的影响,他一生居官清正廉洁,勤勉自励,身为司法官能勤谨职守、宽政慎行;在清江浦督船治贪除污、担当有为;主政宝泉局革除样钱、屏绝货贿;在刑部任上力执公道、为民请命,因官品人品俱佳,深得康熙信任。“不负民即不负国,不负国即不负所学”,这是他毕生遵循并用来教育后人为官治世的传世之道。

康熙三十六年,王渔洋三子王启汸出任唐山县令,王渔洋总结自己为官数十年的经验,亲书《手镜》一部,让儿子“置座右,披玩而从事焉”。

“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

“居官以得民心为主,为民间省一分,则受二分之赐,诵声亦易起矣。”

“公子公孙做官,一切倍要谨慎检点。见上司,处同寅,接待绅士皆然。稍有任性,便谓以门第傲人。时时事事须存此意,做官自己手脚须正,持门第不得…… ”

《手镜》箴言50条3009个字,内容涵盖了王渔洋在立身之本、为官之道、处世之基、审刑之度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从日常用度到为人处事、从刑罚宽严到与民休戚,《手镜》既是王渔洋对家训门规的凝练,也是对自身为官生涯的总结,更揭示了王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山东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会副会长王小舒:

那么《手镜》录是第八代传人王渔洋的一部家训,在这部家训里头,王渔洋他主要表述了两个方面,那就是为官从政要自己严于修身,然后要为民请命,这些思想我觉得就是在今天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