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 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强化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2025年7月5日,经济管理与法学系“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在系党总支书记葛风云、副主任邬改利、“爱我长城”社团指导教师赵海荣等人的带领下来到清水河县韭菜庄乡境内的明长城,通过学习长城文化,深刻体悟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教育。
当日清晨,实践服务队的师生们满怀期待地踏上行程,奔赴清水河县韭菜庄乡。抵达目的地后,大家迅速投入到对明长城的学习与探索中。在乡领导和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高晓梅带领下,队员们沿着蜿蜒的长城遗迹前行,近距离感受这座古老建筑的雄伟与沧桑。同学们了解到明长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军事防御意义,“这一段明长城的墙体全部是夯土夯筑,在长城的城墙上有一座砖砌的跨墙七墩楼,比墙高20多米,当地人称‘徐氏楼’。传说明代有徐家女将,十分勇武,自愿守楼戍边,立下战功。后世为纪念她们的功绩,所以将七墩楼称为‘徐氏楼’。不仅介绍了长城墙体的高度、宽度、战争防御功能,以及这座敌台的内外部建筑结构、古代战争功能,还详细介绍了这座敌台在抗日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当地百姓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同学们听得热血沸腾。在学习长城文化的过程中,系党总支书记葛风云向队员们强调了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她指出,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象征。通过实地考察长城,同学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副主任邬改利也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将所学的经济管理与法学知识与长城文化保护及当地发展相结合,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活动最后同学们望着绵亘不断伸向远方的墙体,激动地齐声吟诵起了《少年中国说》,梁启超的字句如青铜编钟叩击苍穹,那声音里藏着课堂上描摹国运的赤诚,“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正从泛黄的课本跃入现实,化作少年们胸腔里滚烫的雷鸣,而少年们挺直的脊梁,正撑起“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注脚。当流云飘过那猎猎红旗时,恍惚间似有百年前的长衫少年与今日的校服身影重叠,将“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篆刻在这天地间。
此次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让经济管理与法学系的师生们收获颇丰。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长城文化,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在实践中深刻体悟到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未来,经济管理与法学系将继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经济管理与法学系
2025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