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电力机车乘务作业课程》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电力机车运用方向)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电力机车驾驶的应用性、实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电力机车乘务员的一次乘务作业过程、机车三项设备、电力机车保养、电力机车自检自修、电力机车故障处理等基本知识或技能。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或今后漫长的乘务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本专业的“电力机车乘务员的一次乘务作业过程”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力机车运用与保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根据铁路行车规章的具体要求,掌握机车驾驶的基本操作技能,获得中、高级铁路特有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探索能力,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电力机车运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分目标:
1、知识水平:
(1)掌握在列车运行中对司机的要求;
(2)掌握电力机车乘务员的一次乘务作业过程及标准;
(3)掌握机车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的基本知识;
(4)电力机车乘务员在本段、折返段、途中运行电化安全制度。
2、能力目标:
(1)具备电力机车的一次乘务作业过程的操作及呼唤应答标准;
(2)培养学生学会机车给油及主要部件的保养能力;
(3)能完成电力机车模拟高压试验验和模拟操纵;
(4)熟悉机车乘务员在作业中人身安全、行车安全;
(5)具备机车应急故障的处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机车高低压试验”、“机车主要部件保养”、“机车故障处理”的工作任务,并能够用正确的专业语言进行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的标准呼唤应答。在绝对保证技术安全的前提下,利用仿真实训设备完成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过程的全部任务。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
学习领域 |
学习任务 (学习情境) |
学习内容 |
课时 |
1 |
出乘准备 |
1.1出勤和接车 |
1.待乘及非常备用 2.出勤注意事项 3.整备 4.接车作业 |
4 |
1.2机车的检查 |
1.机车司机交接班检查 2.机车副司机交接班检查 3.运行途中的检查 4.机车状态修前的检查 5.电力机车高、低压试验 6.乘务员自检自修 |
18 |
1.3机车给油 |
1.机车给油目的 2.机车给油油脂的选择 3.加注方法 4.给油工具 5.给油类别 6.副司机给油程序 |
8 |
1.4出段和挂车 |
1.出段作业及注意事项 2.挂车及挂车后的工作 |
6 |
2 |
机车操纵 |
2.1牵引供电知识的应用 |
1.牵引供电知识在运用机车上的应用 |
4 |
2.2发车 |
1.出段发车准备及发车 2.挂车后出站发车准备及发车 |
8 |
2.3各种线路、各种条件下机车的操纵及乘务员途中作业 |
1.列车操纵示意图 2.列车操纵与安全注意事项 3.电力机车运行中注意事项 4.运行中安全注意事项 5.列车的制动操纵 6.旅客列车操纵 7.各种坡道上、隧道、严寒地区的操纵 8机械间巡视 9.过分相绝缘时的操纵 10.多机牵引与补机推进 11.调车作业 12.天气不良时的操纵 13.电阻制动的操纵 |
30 |
2.4机车乘务员呼唤应答及车机联控作业 |
1.机车乘务员呼唤应答程序 2.车机联控标准用语 |
4 |
2.5机车三项设备的使用 |
1.机车信号装置 2.列车无线调度电话 3.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 |
4 |
3 |
机车维护 |
3.1机车线路分析 |
1.机车电气线路分析 |
4 |
3.2制动系统性能判别 |
1.机车制动机机能试验 2.机车制动系统性能判别 |
4 |
3.3机车机械维护 |
1.轮对保养 2.车轴轴箱保养 3.抱轴承的保养 |
4 |
3.4机车电机、电器维护保养 |
1.牵引电动机保养 2.辅助机组的保养 3.主变压器的保养 4.蓄电池的保养 5.受电弓的保养 6. 电器的保养 |
4 |
3.5机车故障断与处理 |
1.SS4改型电力机车应急故障处理 2.SS8型电力机车电气部分应急故障处理 |
24 |
4 |
退乘交接 |
4.1终点站作业 |
1.终到站作业 2.入段作业 3.中途站换班 4.外段(折返段作业) |
2 |
4.2退勤作业 |
退勤作业 |
2 |
|
|
|
|
120 |
四、实施建议
(一) 教学基本要求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1.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高职高专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电力机车方向)。
2. 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又分为基础模块和选用模块,基础模块为必须讲授模块,选用模块可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需要选取适当内容讲授。实践教学模块为规定教学内容。
(二)教学建议
1.教师应依据电力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过程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
2.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或操作)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
3.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与成就感。
4.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
5.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三)考核评价建议
1.学生学习要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2.本项目课程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3.本项目课程学习完成后应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电力机车司机(中级)资格证书。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按照工作任务来组织专业知识,那么专业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就要由三段式课程关系改变成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工作任务处于主题位置,而专业知识处于背景位置。按照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理念选用教材或据如下体例编写教材:
1.教学目标
2.工作任务
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
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
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
6.练习
(五)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设 备 名 称 |
单位 |
最低 位数 |
备 注 |
电力机车仿真模拟装置 |
套 |
20 |
最低位数是指学生的学习(仿真模拟练习)终端 |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多媒体课件
2.网络课程资料
3.校外实训基地
五、参考文献
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铁路机车运用管理规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3.铁路机车操作规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4.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5.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6.电力机车运用与规章。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7.电力机车控制.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