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被批准为创新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项目,骨干专业建设成果如下。
本项目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体制和机制。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领导下,成立汽车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决策,对专业建设过程进行指导、协调及督促。进行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调研,制定校企合作工作运行机制实施方案。制订和完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激励、调动全员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图1校企合作平台搭建
本项目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主线,秉承学院“产学交融,工学结合”的重要原则,构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前校后厂、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行以“专业发展、学生受益、企业受用”为主旨,采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在完善师资结构、实训设备、运行机制与制度措施保障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同时进行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工业大学的合作办学的专本硕项目和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办职业本科,根据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以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了实践探索。
图2“前校后厂,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3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开展专业校际合作
图4与白俄罗斯开展专业国际际合作
课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前校后厂、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建设了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3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及车身电控技术》和《汽车车身修复与涂装》。精品课程3门:《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汽车底盘拆装与检测》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其中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编写教材3部:《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拆装与检测》。
图5精品课程
图6教材建设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本教学团队有20名专职教师和8名企业兼职教师。成为了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学队伍。2011年,本专业教学团队获得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名,院级教学名师3名,院级教坛新秀2名。
图7专业课程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日趋完善。构建了功能完善、技术领先、资源共享,融教学、培训、鉴定、服务、生产“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使用面积达45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达1000万元。加强校企合作,签约17家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实训基地管理运行制度,加强了内涵建设。
图8实践环境
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同步发展。近五年完成省级或企业课题8项;为企业开展多项技术服务项目,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并为对口支援职学校提供师资培训;发表论文60篇,专利5项,出版专业教材12部,校本实训教材6部;教师改制实训设备17台。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汽车专业人才的孵化器,近几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4.61%,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高于90%。由于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拥有学历和技能双证书,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