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申请骨干专业实施方案
负责人: 葛根图雅 师范学院院长 副教授
成 员: 李江南 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申春生 师范学院学前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王兰枝 师范学院学前教研室骨干教师 副教授
刘俊萍 师范学院学前教研室骨干教师 副教授
闫美丽 师范学院学前教研室教师 讲师
一、工作基础
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办学时间可以上溯到1907年的“师范学堂”,是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时兴办的,是享誉盛名的百年老校。
近几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迅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15年被评为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级精品课1门,院级教学名师1名,院级教坛新秀2名,院级精品课4门。本专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招生势头,就业率一直保持90%以上。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突出师范性,培养具有良好社会适应性、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前及与之相关行业的师资。毕业生除具有大专学历外,还可以获得专业育婴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同时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备唱歌、绘画、手工制作、舞蹈、表演和幼儿舞蹈创编等实用技能,能熟练使用键盘乐器,能组织幼儿英语教学和艺术活动,能设计制作幼儿玩具和教具,布置幼儿活动环境。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即为内蒙古地区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 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成为幼儿园、早教机构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形势好。由于社会对具有专科学历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学前教育专业市场前景广阔。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不仅服务于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还在区外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3名,其中教授2名、副高职称21名、中级职称19名、初级职称1名,拥有研究生学历26 名,本科学历17名,45岁以下教师有22名,其他教师平均年龄为43岁,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了100%。专业团队中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1名,院级“教学名师” 2名,院级“教坛新秀” 2名。
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加强教育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理念、促进教学研究,努力打造学前教育教科研团队。我院学前教育教师注重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并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各类会议于培训,开展教科研活动。近三年,学院分批次安排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参加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6名。
科研方面,王兰枝老师于2015年11月作为副主编参编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前教育简史》;2016年12月参与完成了自治区教育厅、科学技术协会课题《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人力资源 开发研究》NJSY16266。
课程建设:已建校级精品课两门,分别是《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心理学》。
师资队伍建设:2015年银杰老师被评为学院教坛新秀,2016年王莉老师被评为学院教坛新秀。2015年申春生、黄志平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016年闫美丽、银杰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近三年,学前教育专业师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竞赛活动,教师获奖5项,学生获奖100项,个人奖项12项。其中李江南老师在2015年第九届呼市中职师生技能大赛上获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5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腾璠在金华职业学院承办的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通过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既进行的技能的切磋,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知名度。
本专业十分重视实践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需要,积极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目前我院共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校外实训基地10个。其中近三年增加了3个校外实训基地。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立足本专业,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先后为内蒙古幼教协会、呼市地区幼儿园开展了师资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先后为内蒙古幼教协会、呼市地区幼儿园开展了师资和家长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3-6岁幼儿心理解读”,“良好家庭教养的十大原则”,“感觉统合与孩子的成长”,“蒙特梭利理论教育”,“教师职业能力培训”,“科学的幼儿教育法”,“早期教育的这些培训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也获得幼儿园及广大家长的广泛认可,发挥了专业优势,积极服务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总之,师范学院依托校园合作、校校合作的良好基础,以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以初等教育、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三个专业为侧重,实现了专业群资源共享、互相支撑,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师范教育专业群。
二、主要目标
以社会所需学前教育人才为导向,以学前教育人才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培养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把学前教育专业建成内蒙古地区学前教育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具体举措
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以社会所需幼教人才为导向,以幼儿教师职业岗位需求为指导,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学训交替”为核心,面向幼儿园、早教机构、特长培训机构等单位,实施“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办学质量, 办出专业特色的基点。
3、教学团队建设
紧密围绕为内蒙古幼儿教育与发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和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的标准,建设一支以专业骨干教师、幼儿园资深教师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4、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实力,必须花大力气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套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师生专业发展为基点,在全国具有示范价值的实验实训系统。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立一定数量的以幼儿园为主体的见习、实习基地。从公办园到私立园,由区内到区外的发展模式,满足学生多轮循环,不同层面实习的需要,实现学校和岗位之间零距离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5、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1)完善监控机制,建立三级监控机制。第一,专家监控: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督导组成员以及其他知名教授对专业教师教学状态实施质量监控;第二,管理者监控:通过学校与学院两级管理者对教师实施过程监控;第三,学生监控: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实施效果监控。
(2)规范实训教学管理机制
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6、专业群建设
按照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理念和专业建设进程安排,同时推进专业群建设,形成优势互补的学前教育专业体系构架,共享教学群体资源优势,增强专业群职业岗位的适应性。
四、投资预算
建设 内容 |
资金预算及来源 |
地方财政投入 |
院校投入 |
行业企业投入 |
社会投入 |
合计 |
2016 |
2017 |
2018 |
小 计 |
2016 |
2017 |
2018 |
小 计 |
2016 |
2017 |
2018 |
小 计 |
2016 |
2017 |
2018 |
小 计 |
专业 设置 |
|
|
|
|
2 |
5 |
5 |
|
|
|
|
|
|
|
|
|
12 |
专业教 学团队 |
|
|
|
|
3 |
6 |
6 |
|
|
|
|
|
|
|
|
|
15 |
|
课程 设置 |
|
|
|
|
3 |
6 |
6 |
|
|
|
|
|
|
|
|
|
15 |
教学 经费 及设施 |
|
|
|
|
5 |
15 |
15 |
|
|
|
|
|
|
|
|
|
35 |
教学 管理 |
|
|
|
|
3 |
6 |
6 |
|
|
|
|
|
|
|
|
|
15 |
规模 质量 与效益 |
|
|
|
|
1 |
1 |
1 |
|
|
|
|
|
|
|
|
|
3 |
|
社会 服务 |
|
|
|
|
1 |
1 |
3 |
|
|
|
|
|
|
|
|
|
5 |
合计 |
|
|
|
|
18 |
40 |
42 |
|
|
|
|
|
|
|
|
|
100 |
五、建设进度安排
建设内容 |
进度安排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专业设置 |
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 调研的各种原始资料; 文件及活动记录; |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相应活动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名单及活动记录; 校企合作协议工作 |
职业岗位群分析的有关记录。 专业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拟定 院级及自治区级品牌专业的材料准备 |
专业教学团队 |
优化师资队伍,培训相关教师,提高科研水平。专业负责人职称、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师资培训经历、社会培训等活动各种佐证材料准备;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课题,发表论文等佐证材料。 |
专业教师职称、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师资培训经历、及社会培训等活动各种佐证材料; 兼职教师的聘任协议书、职称、学历、承担专业课时(课程表、课时津贴证明等)等活动各种佐证材料。 |
教师培训,参与教学、科研课题,发表论文等佐证材料;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师资培训及研修计划等标准文件。 |
课程设置 |
准备业人才培养方案标准文件,及其论证、修订、审批的过程性记录。 课程标准、技能标准文件,及其论证、修订、审批的过程性记录; 准备课程及新整合开发的课程的规范性教学文件(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等)。 |
专业教材使用清单; 统编教材或校本教材清单及佐证资料。 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实践教学安排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专业教学资源库、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网站及教学资源;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料。 计算机数、多媒体设备配置清单。 |
教学经费及设施 |
教学仪器设备清单; 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编制。 |
设备使用、维修清单,实验、实训登记表; 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实习及顶岗实习计划、实习安排等。 |
专业教学经费支出清单。 |
教学管理 |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保障的各种记录。 |
年度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新生素质调研报告等标准文件 |
顶岗实习的检查记录、实习报告(日志)及总结、实习鉴定表、实习责任保险投保单,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指导记录。 |
|
规模质量与效益 |
学生名册,学院招生底册。 通过各类技能证书的学生清单、合格证领取记录、证书复印件等; |
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佐证材料; |
学生满意度调查情况及过程性资料。 |
社会服务 |
教师主持或参与技术改造、应用技术研发等横向课题佐证材料,参与技术服务记录。 |
社会培训的过程性记录、学员清单、到款额等佐证材料。 |
社会培训人次佐证材料。 |
六、预期效果
建设内容 |
建设效果 |
|
|
|
2018 |
2016 |
2017 |
1. 专 业 设 置 |
1.1 专业 调研 论证 与 调整 |
(1)专业设置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围绕行业企业对应职业岗位(群)的变化,开展专业论证,进行专业改造; (2)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在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每年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各种活动的原始记录。 |
(1)形成了以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和机制。(2)每年有职教集团董事会(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原始记录。 |
(1)专业设置紧贴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每年开展市场调研,拓展专业面向,具有各年度专业调研报告,开展专业论证活动; (2)适时调整专业方向、确定与专业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 |
1.2 专 业 规 划 |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目标符合学校整体发展整体规划。 |
完善专业建设规划,按照规划有序推进,专业地位凸显。 |
专业建设分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 |
2. 专 业 教 学 团 队 |
2.1 专 业 负 责 人 |
(1)具有本科学历和副高职称,具有相关专业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企业研修经历不低于6个月; (2)参加自治区级以上师资培训,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教改课题、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项以上,或有2篇以上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在自治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
(1)专业负责人具有本科学历和本专业的正高职称、“双师素质”,从事本专业教学5年以上 (2)经常参加行业企业的相关活动,企业研修经历不低于1年,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主持或参与自治区级及以上教学科研课题、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以上,或有2篇以上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 |
2.2 教学 团队 |
(1)学生:专业教师≤30:1 (2)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3%以上(顶岗实习除外); (3)专任专业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45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不含在读)的比例≥30%; (4)专任专业教师中,副高级职称比例≥25%; (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70%,每名专任专业教师都有紧密合作企业经历。 |
(1)专任专业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45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不含在读)的比例≥50%; (2)专任专业教师中,副高级职称比例≥30%; (3)“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5%,每名专任专业教师都有紧密合作企业经历。 |
(1)学生:专业教师≤27:1 (2)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5%以上。 |
2.3 教 科 研 能 力 |
(1)专任教师人均主持或参与院级及以上教研项目、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成果0.5项以上、在自治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上; (2)具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师资培训及研修计划。 |
(1)专任专业教师均参与制订人培方案、人均主持或参与院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成果1项以上、在自治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篇以上; (2)每年1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院级以上培训和进修; |
(2)具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每年2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院级以上培训和进修;每3年要有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锻炼。 |
3. 课 程 建 设 |
3.1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1)培养目标定位基本准确,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基本合理,人才培养规格明确,体现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主线,教学进程安排比较合理,基本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2)人才培养方案有相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经过社会调研、论证和审批。 |
(1)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区域产业特色鲜明,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明确,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规格明确,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学进程安排科学合理,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2)人才培养方案有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社会调研和方案论证充分,审批程序严密。 |
制定相应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 |
3.2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
(1)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力度较大,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大纲较为齐全规范,整合或新开发课程2门。 |
重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
课程标准(含顶岗实习课程标准)、技能标准等科学规范,专业课程达标率≥90%,整合或新开发的课程5门以上。 |
3.3 教材 建设 |
(1)选用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不少于75%; (2)编写或出版具有高职特色的较高质量的校本教材1种。 |
(1)选用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不少于85%; (2)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质量的校本教材1种。 |
(1)主编国家规划教材或自治区级优秀教材1本以上;(2)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质量的校本教材3种以上。 |
3.4 教学 方法 与手段 |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40%以上,教学效果较好。 |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50%以上,教学效果好。 |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岗、课、证、赛融通,教学效果好。 |
3.5 教学 资源 |
专业课程课件、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资料齐全,建成院级精品课程1门以上。 |
专业教学资源先进、丰富,建成广泛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
建成优质网络课程2门以上。 |
3.6 教学 信息化 |
(1)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数(台)≥15%; (2)多媒体座位数≥60%。 |
(1)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数(台)≥30%; (2)多媒体座位数≥60%。 |
(1)百名学生均计算机数(台)≥50%; (2)多媒体座位生均数≥80%。 |
4. 教 学 经 费 及 设 施 |
4.1 教学经费 |
教学经费用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比例达到80%以上。 |
教学经费用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比例达到90%以上。 |
专业教学经费充足,全部用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
4.2 实 训 设 施 |
(1)生均教学设备≥3000元; (2)实验、实训开出率达80%。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执行较好,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 (3)校外实习基地3个以上,有协议、有计划。 |
(1)生均教学设备值≥6000元; (2)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完善,执行良好,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高; |
校外实习基地5个以上,有协议、有计划,行业企业实习指导人员数量、素质、结构满足实学生顶岗实训要求。 |
5. 教 学 管 理 |
5.1 质量 控制 |
(1)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开展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 (2)建立了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新生素质调研制度。 |
建立了较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开展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 |
每年开展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新生素质调查,信息分析系统全面深入。 |
5.2 实习实训管理 |
顶岗实习安排6个月以上,实习专业对口率80%以上,能实现校企共同管理。 |
顶岗实习安排6个月以上,实习专业对口率90%,实习责任保险投保率100%, |
实习责任保险投保率100%,实行校企共同管理,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6. 规模 质量 与效益 |
6.1 招生 规模 |
在校生人数位于自治区相同专业的5名以内。 |
在校生人数位于自治区相同专业的3名以内。 |
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在校生人数位于自治区相同专业的2名以内。 |
6.2 知识 能力 素质 |
(1)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在75%以上; (2)开展校级技能大赛,学生在自治区级以上教育或行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奖项。 |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85%以上; |
开展校级技能大赛,学生参赛率达到100%。学生在自治区级及以上教育或行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奖项。 |
6.3就业创业与社会声誉 |
(1)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80%,对口就业率75%以上; (2)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8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80%以上。 |
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0%,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 |
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90%以上。 |
7. 社 会 服 务 |
7.1 技术 研发 |
教师承担或参与技术改造、应用技术研发等横向课题1项以上,每年参加技术服务或科技推广活动2次以上。 |
教师主持自治区级科技研究、承担企业技术改造、应用技术研发等课题2项以上,每年参加技术服务或科技推广活动3次以上。 |
|
7.2 社会 培训 |
每年社会培训不低于200人次,创收不低于2万元。 |
每年社会培训500人次以上,创收5万元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