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2019年02月02日 18:14  点击:[]

一、构建基于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作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开发步骤

融知识、技能、素质教育于一体,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作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实践专家、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按照以下步骤开发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的课程体系。见表1。

表1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步骤表

序号

开发

步骤

开发工作内容

开发

成果

示例

1

确定专业定位

专业建设团队对电力机车运用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电力机车运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情况,确定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的专业定位。

专业调研报告

 

2

分析工作任务

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对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

工作任务分析表

 

3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根据各国铁、地铁电力机车运用工作任务的共性,总结归纳出其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表

 

4

确定学习领域

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学习领域,并详细描述每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学习领域描述表

表3-8电力机车乘务作业学习领域描述表

5

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上述工作,遵循循序渐进的心理认知规律和工作过程的规律,按照一次性乘务作业过程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在完成以专业学习领域为重点的课程构建基础上,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表

 

6

教学

设计

与企业合作,以电力机车检修作业过程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反馈”的过程,设计每个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

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设计表

3-10一次乘务作业学习情景设计

2)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与工作任务描述

按目前的专业定位,电力机车专业包含电力机车检修和电力机车运用(动车组驾驶)两个专业方向,其中电力机车检修方向包括电力机车钳工、电力机车电工、电力机车制动钳工三个大的岗位群;电力机车运用(动车组驾驶)方向包括电力机车副司机、动车组副司机、电力机车整备工三主要岗位。

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各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描述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如表2所示。

2  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各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描述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序号

专业方向

职业

岗位群

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

要求能力

1

电力机车检修

电力机车钳工

加工角板;加工四方公母套;制作六方公母套;v型板制作;制作不对称的对配件;压装轴箱拉杆;电机悬挂组装;配二系橡胶堆;电力机车司机室内装饰材料准备;安装轮轨润滑装置;齿轮联轴器组装;轮轴选配;轮轴检修;制动器组装;箱轴承内套的选配和套装;轮对、轮箍检修、齿轮箱组装;自制錾子;组装双边传动电力机车轮对;配方电机轮对落车台位;电机小齿轮热套;电机抱轴箱轴瓦刮瓦;电力机车车门及门锁安装;电力机车侧墙百叶窗安装;电力机车轮对轴箱检修

工装机具的使用

一般性机加工

电力机车轮对检修

电力机车转向架检修

电力机车车体检修

电力机车车体与转向架连接装置的检修

电力机车司机室机械部分检修

电力机车牵引缓冲装置检修

1.机加工工具的使用;2.钳工基本操作;3.电力机车机械部的检修工艺; 4.电力机车机械部各主要部件按检修工艺流程的检修;5.操作安全与防护知识的学习与应用;6. 钳工操纵安全;7.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学习能力。

2

电力机车电工

电线路的安装、调试;电路的连接、测量;电器测量仪表的使用;继电器的检测、维修;接触器的检测、维修;组合电器的检测、维修;各种机用电阻的检测;各种仪表的检测、维修、校正;专用电机、通用电机的检查、测量、故障判断,维修或检修、试验;变压器的检查、检修与试验;劈相机的检修;平波电抗器的检修;主断路器的检修;受电弓的检修;高低压电器柜的检修;司机控制器的拆装、清洗、检修

电器测量仪表的使用

电器安装工具的使用

一般性安装机具的使用

牵引电动机的检修(检查、维护、解体、清洗、测量、组装、调试)(以下同)

辅助电机的检修

主变压器的检修

断路器的检修;

受电弓的检修;

高低压电器柜的检修;

司机控制器的拆装、清洗、检修

1.电器测量工具或仪表正确的选用与使用;2.电气线路的安装于调试; 2.电器系统检修工艺流程;3.电力机车牵引电动机的检修;4.辅助电机的检修;5.主断路器的检;6.高低压电器柜的检修;6.司机控制器的检修;7.电工操纵安全与防护;8.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学习能力。

3

电力机车制动钳工

锤类的使用;錾、剁切割金属;虎钳的使用;锉、刮刀的使用;风动、电动工具的使用;各种扳手的使用;钢尺的使用;塞尺的使用;游标卡尺的使用;自阀的分解、组装;单阀的检修;中继阀的检修;作用阀的检修;重联柱塞阀的检修;缓解柱塞阀的检修;单独缓解柱塞阀的检修;分配阀的检修;主阀部的检修;常用限压阀、副阀部、局减止回阀的检修;工作风缸充气止回阀、704型调压器、均衡风缸、降压风缸的作用、总风缸的检查;变向阀的检查;油水分离器、远心集尘器的检查与检修、制动软管风压、水压试验;DK-1型电空制动机、109型分配阀、ZDF电动放风阀、紧急阀、QTY型调压阀、JY型压力开关、转换阀、QSL型分水滤气器、制动缸、NPT5型空气压缩机的检查与修理

测量工具的使用

工装机具的使用

各阀的检修

各缸的的检查

油水分离器、远心集尘器的检查与检修

制动软管风压、水压试验

DK-1型电空制动机的检修

NPT5型空气压缩机的检查与修理

1.钳工工具的选用与使用;2.本工种所需各种检测工具的选用与使用;3.空气制动系统的检修工艺流程的应用;4.空气制动系统各部件的检修;5.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学习能力。

4

电力机车运用

电力机车司机

(动车组司机)

试灯的使用;各种信号的识别与运用;各种检测工具的使用;短接线的使用;出勤和接车;机车的交接班检查;机车给油;出段和挂车;牵引供电知识的应用;发车;各种线路、各种条件下机车的操纵及乘务员途中作业;机车乘务员呼唤应答及车机联控作业;机车三项设备的使用;机车线路分析;制动系统性能判别;机车机械维护;机车电器检修、维护;机车故障判别排除;终点站作业;退勤作业。

出乘准备

机车操纵

机车维护

退乘交接

1.机车操纵规范、规章的熟悉和应用能力;2.机车检查给油;3.信号识别能力;

4.牵引供电知识的应用能力;5.乘务员作业标准的执行能力。机车线路分析能力

6.应急情况的处理能力;7.制动系统性能判别能力;8.机车机械部分维护能力;9.机车电器自检自修能力;10.机车操纵安全;11.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学习能力。

5

电力机车整备工

油品质量的判断;补油设备的使用;补油;补水设备的使用;补水;补砂质量的鉴别;补砂保洁;办隔离电网

车顶受电弓检查;车底走形部检查

补油

补水

补砂

机车保洁

办隔离电网

车顶受电弓检查

车底走形部检查

1.化验单识别; 2.油位、水位的确认;3.换油、换水;

4.放油、放水;5.上油、上水设备的使用;6.机车用砂标准;7.机车用砂存放于日常管理;8.机车上砂;

9.机车保洁;10.办隔离电网;11.车顶受电弓与车底走形部检查;12.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学习能力。

3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参照铁路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按照企业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基于电力机车检修/电力机车运用工作过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  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4)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体系结构

按照任务驱动 “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贯穿以实践为主线、技能为核心、素质为宗旨的课程思想,将职业资格鉴定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将道德素养和身心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设计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形成由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的梯次递进的课程体系结构(见表3)。

依据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的培养规格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组教学内容。

 [1]解构学科体系,按照各专业方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标准或要求,确定各专业方向的学习领域。

传统的铁路机车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是基于学科体系的,采用的是“三段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固定程序,把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解构学科体系,就要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之间的界限,以技能培养为出发点,专业课和基础课平行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时展开。

[2]以能力训练为核心,遴选课程内容

  以能力训练为重点,理论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简过多的理论,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指导作用。

  [3]以各专业方向的工作任务为中心,优化课程组合

以任务为中心,凡是与工作任务有关的知识都纳入教学内容,无关的知识尽量不讲。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每一个学习领域,按照对应各阶段的能力要求,设计为若干个教学情景,每个教学情景又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任务。通过讲、学、练结合,完成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或每一个教学情景的具体工作任务,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3  “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结构(学习领域)

能力阶段

专业

方向

电力机车检修

电力机车运用

教学模式

技能鉴定岗位

电力机车钳工

电力机车电工

制动钳工

电力机车司机

动车组司机

电力机车整备工

基本能力阶段

1.公共基础平台(高等数学、英语阅读、铁道概论、铁路职业道德与路情教育、应用文写作)

理实一体

2.计算机基本操作及网络应用

3.电工基础

4.机加工及机械设计基础

专项训练

5.机械制图及CAD

6.钳工技能实训

专项实训

7.电工技能实训

5.电力机车认知实习

现场参观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域     

1.机车电力电子技术

理实一体

2.《技规》

2.《技规》与《事规》

理论

3.电力机车机械部专项检查与维修

学训一体

4.电力机车电机与电器专项检查与维修

5.电力机车专业实习

现场教学

6.电力机车制动机维修

6.电力机车制动机运用与故障处理

学训一体

7.电力机车控制系统的调试、故障检测与维护

学训一体

8.机车新技术

理论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1.电力机车检修综合实训

1.电力机车乘务作业

学训一体

2.电力机车检修实习

2.电力机车乘务实习

顶岗实习

职业指导、技能鉴定辅导、毕业设计

理论

5)课程标准开发

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按照课程体系开发的步骤(1),对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学业评价进行开发,制定课程标准。

[1]电力机车方向,以电力机车乘务作业课程为例说明“电力机车乘务作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开发,见表4。

4 电力机车运用方向“电力机车乘务作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学习领域

电力机车乘务作业

学时

120

职业行动领域描述:

《电力机车乘务作业》是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根据电力机车司机所完成的机车一次性乘务作业过程、机车检查保养、机车自检自修与故障处理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配合适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融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以符合电力机车司机的工作能力要求,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标描述:

1.学生能够掌握电力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过程;

2.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三项设备;

3.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机车检查保养的基本知识,并具备电力机车静止检查、低压试验、自检自修和主要部件保养的能力;

4.学生能够具备故障分析判断能力,并具有电力机车运用中电气方面的应急故障的处理能力。

学习与工作内容

对象:

◆ 铁路技术规程

◆ 机车运用规程

◆ 机车操纵规程

◆ 机车周转图

◆ 机车模拟驾驶

◆ 机车检查、给油

◆ 机车自检自修

◆ 情景教学学习手册

   项目一:出乘准备(30)

项目二:机车操纵(40)

项目三:机车维护(40)

项目四:退乘交接(10)

 

工具:

◆ 电力机车仿真模拟装置

◆ 开发、仿真软件

◆ 各种仪器仪表  

◆ 常用装配工具  

工作方法:

◆了解所属型号机车的技术要求及操作规程

◆按照技术要求或操作规程准备所需的工具或资料,制定操作方案及工作步骤

◆每一个项目完成后撰写学习体会或交流心得

劳动组织:

◆ 项目组长按技术要求对项目进行分工,明确任务

◆ 各成员协同配合,按计划完成所分配任务

要求:

◆ 项目组成员之间、成员与组长间互相交流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 项目或方案的制定要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

◆ 具有时间观念和成本意识

◆ 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编写操作方案。

◆ 满足6S要求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多数项目的资讯获取阶段采用课堂教学与讨论方式结合,部分采用自学方法;计划的决策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明确小组负责人的责任,负责组内成员的管理、组织分工、工具设备的管理;项目的实施要按计划、有步骤进行;以学生为行动主体,教师扮演技术主管角色,提供技术指导,教师对整个学习或工作的过程进行引导、监督、指导、控制和评估。

学业评价:

1.注重项目实施过程考核,可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评价方法;

2.知识点的考核以教师评价为主;

3.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评价空间。

[2]电力机车检修方向,以电力机车检修综合实训为例说明“电力机车检修综合实训”学习课程标准开发,见表5。

5 电力机车检修方向“电力机车检修综合实训”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学习领域

电力机车检修综合实训

学时

120

职业行动领域描述:

《电力机车检修综合实训》是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根据电力机车钳工、电工及制动钳工所完成的电力机车检修作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配合适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融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以符合电力机车钳工的工作能力要求,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标描述:

1.学生能够掌握电力机车检修工艺流程;

2.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工装机具和仪表;

3.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机车各部件检修的基本方法;

4.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故障分析判断能力,并具有电力机车检修关键问题的处理能力;

5.能够对机车的主要部件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检修。

学习与工作内容

对象:

◆ 《电力机车大修工艺》

◆ 《电力机车段修工艺》

◆ 检修工具的选用与使用

◆ 检修计划

◆ 电力机车机械部检修实训情景教学学习手册

◆ 电力机车电机检修实训情景教学学习手册

◆ 电力机车电器检修实训情景教学学习手册

◆ 电力机车空气制动系统检修实训情景教学学习手册

工具:

◆ 电力机车检修基地

◆ 开发、仿真软件

◆ 各种仪器仪表  

◆ 常用装配工具  

工作方法:

◆了解所属型号机车的技术要求及操作规程

◆按照技术要求或操作规程准备所需的工具或资料,制定操作方案及工作步骤

◆每一个项目完成后撰写学习体会或交流心得

劳动组织:

◆ 项目组长按技术要求对项目进行分工,明确任务

◆ 各成员协同配合,按计划完成所分配任务

要求:

◆ 项目组成员之间、成员与组长间互相交流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 项目或方案的制定要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

◆ 具有时间观念和成本意识

◆ 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编写操作方案。

◆ 满足6S要求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多数项目的资讯获取阶段采用课堂教学与讨论方式结合,部分采用自学方法;计划的决策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明确小组负责人的责任,负责组内成员的管理、组织分工、工具设备的管理;项目的实施要按计划、有步骤进行;以学生为行动主体,教师扮演技术主管角色,提供技术指导,教师对整个学习或工作的过程进行引导、监督、指导、控制和评估。

学业评价:

1、注重项目实施过程考核,可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评价方法;

2、知识点的考核以教师评价为主;

3、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评价空间。

6)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

[1]学习情景设计

按照各主要职业岗位和能力要求,并依据各专业方向工作业任务分解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设计核心课程的教学情景。现“电力机车乘务作业”学习领域为例说明教学情景设计见表7

7  电力机车运用方向“电力机车乘务作业”学习情景

学习领域

电力机车乘务作业

学时

120

序号

学习项目

(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情景1

学习情景2

学习情景3

学习情景4

学习情景5

1

项目一

出乘准备

(30)

出勤和接车(4)

机车的交接班检查(12)

机车给油(8)

出段和挂车(6)

 

2

项目二

机车操纵

(40)

牵引供电知识的应用(4)

发车(8)

各种线路、各种条件下机车的操纵及乘务员途中作业(20)

机车乘务员呼唤应答及车机联控作业(4)

机车三项设备的使用(4)

3

项目三

机车维护

(40)

机车线路分析(4)

制动系统性能判别(4)

机车机械维护(4)

机车电器检修、维护(4)

机车故障断与处理(24)

4

项目四

退乘交接

(10)

终点站作业

(6)

退勤作业

(4)

 

 

 

[2]学习情景的教学单元设计

电力机车方向(以1-1长途机车一次乘务员作业过程、段内出勤、接车作业及发车准备为例),见表8。

8  电力机车运用方向学习情景1-1(情景描述)

学习领域:电力机车乘务作业

项目一:出乘准备

学习情景1:出勤和接车

学习情景1-1: 长途机车一次乘务员作业过程、段内出勤、接车作业及发车准备

4学时

学习目标:

熟悉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内容,理解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流程,能正确核实司机报单并掌握机车在行车中司机报单和司机手账的填写规范;理解揭示命令的内容及对司机的要求,理解并能认真执行机车接车作业标准;熟悉行车信号的显示及意义,对车机联控有正确的理解,掌握机车三大件的使用要领及时机。

教学方法建议:

采取任务驱动方式,通过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来实现

教学实施

工作过程

工作任务

教学组织

学时

明确任务

获取信息

领取司机报单,记录揭示命令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布置工作任务并讲解任务要求,教师讲解相关知识。

0.2

方案论证

小组同学讨论,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及领会,根据各种交路的具体情况开好作业前小组会,提出各种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优化,确定方案。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拿出自己方案,教师帮助学生完善方案,审核方案。

0.3

制定计划

制定方案实施计划,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分工负责。明确项目进度和流程。

组长分工,教师审核。

0.5

实施计划

按规程或规定做好出勤及接车作业,并做好发车准备。

学生作为行动主体,教师组织协调,指导学生完成各项作业的实施情况。

1

检查控制

对照规程或规定,检查作业流程及作业时间

学生按照规程或规定自我检查,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测试。

1

评定反馈

各自汇报、相互评价、小组总结取得的成果或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

各组组长汇报,小组评议,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

1

工作对象:

◆司机手帐  ◆报单   ◆信号旗(灯)  

开发工具:

 

教学工具:

◆校本教材    ◆多媒体设备   ◆演示课件   ◆信号旗(灯)(教具)

教学重点:

    ◆接车作业   ◆发车准备

考核与评价:

    ◆整体过程评价   单项环节执行评价  报单填写或理解的评价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3]学习情景的考核目标及评分标准

电力机车方向(以1-1长途机车一次乘务员作业过程、段内出勤、接车作业及发车准备为例),见表9。

9  学习情景的考核目标及评分标准

考核目标

熟悉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内容,理解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流程,能正确核实司机报单并掌握机车在行车中司机报单和司机手账的填写规范;理解揭示命令的内容及对司机的要求,理解并能认真执行机车接车作业标准;熟悉行车信号的显示及意义,对车机联控有正确的理解,掌握机车三大件的使用要领及时机。

考核项目

长途机车一次乘务员作业过程

段内出勤

接车作业

发车准备

考核内容

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内容或流程

1.出勤注意事项

2.出勤手续办理

3.司机报单的核实

4.揭示命令的记录

5. 乘务组出乘准备会

1.接车作业标准

2.接车注意事项

3.机车启动前准备及机车启动

4.出库注意事项及出库

5.挂车注意事项及挂车

1.发车信号的显示

2.车机联控的注意事项及对象与方法

3.发车准备注意事项及发车准备

考核评分标准

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内容或流程(100分)

1.出勤注意事项(20分)

2.出勤手续办理(20分)

3.司机报单的核实(20分)

4.揭示命令的记录(20分)

5. 乘务组出乘准备会(20分)

1.接车作业标准(20分)

2.接车注意事项(20分)

3.机车启动前准备及机车启动(20分)

4.出库注意事项及出库(20分)

5.挂车注意事项及挂车(20分)

1.发车信号的显示(20分)

2.车机联控的注意事项及对象与方法(20分)

3.发车准备注意事项及发车准备(60分)

考核方法

口答

口答

仿真模拟或口答

仿真模拟或口答

过程考核

每一项目均应过程考核,单独打分

结果考核

平均加权法,即,其中E表示该学习情景最终得分,E1,E2,En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分值。

 

2.教学组织与实施

贯彻“任务驱动”、 “能力递进”理念,分阶段完成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第一阶段为基本能力培养阶段。新生入学军训后即去企业进行为期1周的参观见习,了解局情路情。第1、2学期在校内进行公共文化平台和与专业基本知识及技能学习领域的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和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学训结合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第3、4学期根据专业方向的特点、本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规律和学习领域教学时序要求的基本属性,利用校内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分别按照电力机车运用方向、电力机车检修方向、牵引供电方向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柔性安排教学,有计划进行换岗实训,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分阶段组织教学,一些课程分散在一个学期内学习,一些课程集中时间学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分组教学,每组学生学习每门课程(或实训单元),小组轮岗轮训轮学,完成不同学习领域及教学情景的学习。

三阶段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阶段。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在第5学期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按照各专业方向,分阶段组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力机车检修/《电力机车乘务作业》学习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第六学期即安排学生深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或准就业单位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带队教师共同完成学生岗前培训、安全生产、团队合作等内容的培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习环节采用校企管理、企业为主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文化管理氛围。

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根据专业核心技能要求设置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根据职业活动过程来进行设置,以教、学、做为一体实施教学。既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按照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合作,在三年内建设《电力机车乘务作业》、《电力机车控制》、《电力机车空气制动机》3门优质核心课程。围绕解决电力机车运用中的实际技术问题的关键或核心能力,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对应编写配套的“工学结合、学训一体”教材。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体现实操性,加强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建设,2门课程已成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标准,8门课程已成为院级精品课程标准。

4.精品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在三年建设期内,建设完成5门精品课程,其中《电力机车乘务作业》和《电力机车制动机》已成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进一步深化精品课程建设内涵,完善和丰富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建设。

5.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以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技能点为核心,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组成项目教学单元,实施“学中做、做中学”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2)推行项目化教学模式,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和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转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惯性。引入企业的岗位标准、管理理念和考核制度,推行技能过关的把控方式,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4)推进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课改革,鼓励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加强综合性、探索性的实践教学,倡导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

6.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的改革

大力推行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核评价方式。为了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改变以前仅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的传统做法,建立全面、科学、客观的学生学业的评价体系。采用书面考试、现场实作考核、小组研讨、提问、故障检测及处理等模块形式,自由组合,根据开设课程的不同特点,积极探讨适合不同课程的综合考评机制,从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

7.教材建设

目前,我国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方面的教材只有铁道出版社出版的一个版本,而电力机车的相关专业核心课的教材,只有SS4改型电力机车的一个机型的教学内容,内容单一,相对于目前国内众多电力机车机型、特别是呼铁局及周边铁路电力机车的运用机型,已不适应教学和生产需求。加之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有相当多的内容已经过时,随着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发展,教材建设就显得非常紧迫。

因此,我们计划编写《电力机车乘务作业》、《电力机车控制》、《电力机车空气制动机》、《电力机车电机电器专项检查与维修》,上述教材的编写将体现内容适用、体例创新,并紧紧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格和专业行业最新科研成果,突出“工学结合”。三年内陆续将编写成熟的教材有计划地提交有关出版社出版。

建设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保证《电力机车乘务作业》、《电力机车控制》、《电力机车空气制动机》3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建设。到2017年,《电力机车乘务作业》、《电力机车空气制动机》2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建设完成,并能对其他学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8.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建设期内,融合专业群的资源,将教学目标、专业标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实验实训指导、学习评价等整合处理,通过学院网站平台上网,建成能为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的机车检修、运用等专业方向的人才提供职前培训和职后提升的自主学习平台。专业教学资源库具体内容如下:

  专业教学标准子库:内含铁道机车(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能力模块、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训项目、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

  专业教学素材子库:包括专业群内专业核心课程资料图片、录像、文本及各型电力机车资料等。

自主学习型课程子库:建成包括《铁道概论》、《机械制图》、《电工电子基础》、《机械基础》、《电力机车机械部》、《电力机车电机电器专项检查与维护》、《电力机车控制》、《电力机车空气制动机》、《电力机车运用与规章》、《电力机车检修》、《高压电器设备与维护》、《电力牵引供变电技术》、《接触网》、《电力机车乘务作业》、《牵引供电规程与规则》、《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等16门课程的网络学习课程。每门网络课程包含:网络教材、微课、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训范例、试题库、以及在线答疑、网络测试、在线论坛等。

围绕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培养,凸显工学结合特点,优化师资队伍,建立师资梯队、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同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上一条:社会服务方案 下一条:呼和浩特职业院2018级铁道机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