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2019年01月25日 17:37  点击:[]

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

(2016-2018)

二零一六年一月

一、 专业建设基础

(一)产业背景分析

国务院《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3至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等目标。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未来几年时间,生物产业将会保持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趋势,对生物制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持续不断。

我区十分重视新兴战略产业各领域的发展,2010 年 1 月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生物科技创新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区动植物资源,推进蛋白胨等微生物培养基项目,建设微生物培养基示范基地;加快农畜产品有效成份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建设生化制品产业化示范工程;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面向国际市场的生物制药企业,建设生物发酵产业基地;依托空间生物科研成果,以空间微生物诱变育种及其产业化为主攻方向,组织实施发酵液的生物处理、辅酶 Q10 产品后续开发和紫杉醇开发 3 个产业化项目。目前,我区生物制药产业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以及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等地。产品结构主要以生物发酵制药人用、兽用药物制品和制剂为主,产品主要有赖氨酸、谷氨酸、饲用金霉素、青霉素原料药、阿维菌素原料药、羊胎素、骨明胶、胰岛素、丹红素、酶制剂、黄酮、基因工程疫苗等数十个品种,初步形成了以植物蛋白提取、微生物制剂、农畜产品有效成分提取、新型药物制剂、生物药用原料药等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发展体系。我区具备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的资源、能源、技术、环境容量、区位地理优势。

生物发酵产业是呼和浩特托克托工业园区特色支柱产业,基地内年产青霉素工业盐可达4000吨,阿莫西林原材料4000吨。饲料用金霉素40000吨,饲料用盐酸金霉素1500吨。目前,基地内生物发酵容积已突破24000m3,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发酵生产企业为主,配套原材料生产为辅的生物发酵企业集群。2009年6月,托克托工业园区被国家科技部正式命为“国家火炬计划呼和浩特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基地”。

同时,乳制品产业以及畜肉资源为内蒙古自治区优势产业,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发展这些优势产业无疑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及应用行业在我区工业、农业、医学、食品、制药、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了巨大进步,促进了抗生素、疫苗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职业的飞速发展。

(二)人才需求分析

1.自治区生物制药业发展,急需大批制药专业技术人才

自治区现有生物制药企业150多家,仅内蒙古常盛制药集团一家每年能够接纳生物制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人数约300人,接纳毕业生人数150人。因此自治区生物制药企业每年需要生物技术与应用人员约 2000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培养了一批生物技术应用人才,但具有生物制药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线高技能人才现在实属很少。因此,急需大力培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

2.药品销售企业发展迅速,急需具有药品专业的销售人才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医药管理制度改革也已初见端倪,药品销售由原来的医药行业垄断转变为医药的分家。药品销售企业数量不断扩大,仅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规模化药品销售企业就有多家,特别是内蒙古惠丰堂连锁、内蒙古国大药房连锁等。仅内蒙古惠丰堂连锁药店一家每年能够接纳顶岗实习学生150多名,接纳毕业生100多名。自2014年以来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每年为其输送顶岗实习学生40多名,毕业生30多名学生。

(三)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优势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于2003年在原呼和浩特教育学院生物教育专业的基础上筹建。该专业的建立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形式的需求,旨在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2004年正式招生,通过十多年的建设,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自筹办以来,一直受到学院的大力支持,2006年承担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药品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实训基地》项目,累计投入专项经费400万元,建立了完整的校内实验室。经过专业教师的协同努力,2006年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08年《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内教高函[2008]号)。2010年药品生物技术教学团队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内教高函[2010]号)。

2.本专业现有基础

(1)师资力量雄厚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3名(其中博士4名),占92%,;副高以上职称10人,占83%;专职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8人,占66%。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老中青结合, 团队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

近五年专任教师主编、参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13本。

(2)科研实力强

近五年,专业教师主持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主持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重大科研项目2项,主持呼和浩特市科技局普通科研项目1项,主持内蒙古自然基金3项。科研经费累计达到200多万元,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3)“工学结合、多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渐趋完善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实行“工学结合、多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素质教育贯穿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训交替,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4)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初具规模

专业建设有啤酒生产实训室、花青素提取实训室、凝乳酶生产实训室等5个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室);建设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等基础实验室5个,试验田400亩,试验大棚5个。目前,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占地面积为2150㎡。

(5)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

在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注重实习实训的内涵建设。配套了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方法;校企合作成立实习实训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实习实训教学工作小组,规划指导和落实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初步形成了学生顶岗期间校企双方双重管理的运行机制,保证学生实习实训质量。

(6)已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群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其他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公共营养师、食品检验工、插花工等培训,并且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相关教师走进社区进行园艺花卉的栽培培训,为呼和浩特市团结小区、如意小区、海天花园进行居民营养知识普及;为呼和浩特市八一幼儿园、呼和浩特第一幼儿园、呼和浩特第五幼儿园等进行幼儿营养配餐指导;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既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养,又得到社会的认可。

(7)就业率高,社会认可度高

近年来,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向自治区食品、农林、医药等行业输送毕业生1500余名,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群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大多数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工作锻炼都成为了企业的骨干力量。

二、 专业建设规划

(一) 建设思路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内教发【2013】9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学院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创新“院内学仿真、院外顶实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突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注重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完善科学、长效、过程化、人性化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二) 总体目标

依托呼和浩特托克托生物制药工业园区区域产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创建基于生物发酵过程“分段训练、能力集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生物发酵生产岗位技能需求为基础,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融职业资格考核内容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打造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编写特色教材,开发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培养一支双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比例高,由“教学高手、技术能手、创新强手”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校企共建相对稳定的再现生产环境和技术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把本专业打造成培养生物技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辐射带动内蒙古地区同类专业的发展。

(三)具体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分段训练、能力集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微生物发酵、微生物理化检验、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营销等过程,分段进行单项技能训练,集成综合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基于工作过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能力实际要求,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重点建设6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5门专业群共享优质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6本特色教材。

表1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表

课 程

名 称

负责人

参与人员

建 设

内 容

开始

时间

完成

时间

经费(万元)

生物化学

冯永淼

吴娜 武旭霞

①制订课程标准

②实验实训指导书

③制定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

④制定电子教案、试题库、多媒体课件、视频

2016

2018

2

发酵技术

范文斌

张俊霞 高仙灵

2016

2018

2

微生物学

张金然

马瑞俊 李琛

2016

2018

2

化学分析

韩岚

范文斌 杨秀丽

2016

2018

2

药物分析技术

杨秀丽

张金然 吴娜

2016

2018

2

仪器分析

张俊霞

张金然 高仙灵

2016

2018

2

合计

12

表2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

课 程

名 称

负责人

参与

人员

建设

目标

开始

时间

完成

时间

经费(万元)

生物分离与检测技术

张俊霞

范文斌 杨秀丽

校级

2016

2018

2

微生物学

张金然

马瑞俊 李琛

校级

2016

2018

2

细胞技术

张海霞

张金然 吴娜

校级

2016

2018

2

发酵技术

范文斌

张俊霞 高仙灵

校级

2016

2018

2

表3 特色教材建设规划表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教学团队

建设内容

开始

时间

完成

时间

经费

(万元)

企业

校方

发酵技术

范文斌

魏锦森(金宇生物)

张俊霞

高仙灵

市场调研、制定课程标准、试题库、特色教材和电子教材等。

2016年

2018年

2

生物化学

吴娜

王利峰

(蒙牛集团)

吴娜

武旭霞

2016年

2018年

2

仪器分析

张俊霞

魏锦森

( 金宇集团)

张金然

高仙灵

2016年

2018年

2

组织培养技术

张海霞

张剑锋 (禾源生物)

杜俊卿

康利平

2016年

2018年

2

微生物学

张金然

李长青

(牧科院)

马瑞俊

李琛

2016年

2018年

2

酶制剂生产技术

韩岚


韩岚

2016年

2018年

2

合 计

12

3.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骨干教师8人,继续建设药品生物技术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培养双师教师5人,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建成20人的企事业人员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实践课学时比例达总实践课的50%以上。

表4 专业带头人建设规划表

内容

姓名

学历

职称

培养方向及进度

2016年~2018年

培养目标及

具备能力

经费

(万元)

内部

培养

范文斌

研究生

1.国家示范骨干类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研、学习3个月。

2.到托县生物制药基地挂职锻炼累计半年。

3.每年参加全国生物技术专业学术研讨会2次。参加专业建设会议2次。

4.主持教改科研项目建设1项,

5.主持市级科研项目1项。

1.具备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科研及教改项目研发能力、学术研究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2.提高专业开发能力、高职理论水平、具备最新的建设思路,主持专业建设各方面工作。

3.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完成专业建设方面的工作。

4.牵头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和建设。主持或参与精品课程建设。

6

表5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表

培养

时间

姓名

培养基础

预期目标

经费

(万元)

学历

职称

技能素质及教研能力

学历

职称

培训内容

培养后应具备

技能素质与教研能力

2016年

张俊霞

副教授

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企业调研或实践的经历,在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副教授

学历提高、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企业锻炼,国培。

掌握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完成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能够编写专业教材,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篇,具备“双师”素质,承担至少2门专业课程。

3

韩岚

硕士研

讲师

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企业调研或实践的经历,在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副教授

学历提高、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企业锻炼,国培。

掌握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完成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篇,具备“双师”素质,承担至少2门专业课程。

3

2016

张金然

讲师

胜任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工作,主持专业建设,指导校内生产性实训,参与编写专业教材

研究生

副教授

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

成为本专业建设和课程研发的核心成员,完成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能够写专业教材,主持开发本专业的精品课程,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能指导专业实习项目,具备“双师”素质。

3

2017年

高仙灵

讲师

胜任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工作,主持专业建设,指导校内生产性实训,参与编写专业教材

研究生

副教授

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

成为本专业建设和课程研发的核心成员,完成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能够写专业教材,主持开发本专业的精品课程,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能指导专业实习项目。

3

杨秀丽

讲师

胜任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工作,主持专业建设,指导校内生产性实训,参与编写专业教材

研究生

副教授

学历提高、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

掌握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完成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能够编写专业教材,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篇,具备“双师”素质,承担至少2门专业课程。

3

张海霞

副教授

胜任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工作,主持专业建设,指导校内生产性实训,参与编写专业教材

研究生

副教授

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企业锻炼。

成为本专业建设和课程研发的核心成员,完成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能够写专业教材,主持开发本专业的精品课程,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能指导专业实习项目,具备“双师”素质。

3

2018年

吴娜

研究生

副教授

具备本专业执教的素质与理论水平,胜任理论与实训教学,曾发表论文,指导毕业论文与学生实习,能承担相关专业的课程

士研究生

副教授

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

掌握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能够编写专业教材,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篇,承担至少2门专业课程。

3

3

马瑞俊

副教授

副教授

合计

24

4.实训基地建设

完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综合教学环境。建设6个校内实训基地,即校企共建的校内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发8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使生产性实践学时占总实践学时的50%以上,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企业顶岗实习经历。

序号

实训基地

名称

预 期 功 能

完 成

时 间

建设

类型

项 目

负责人

经费预算

(万元)

1

生物分离检测实训室

进行发酵产品的欲处理、分离纯化。

2016

新建

张俊霞

110

2

食品药品微生物、理化检验实训室

进行理化、微生物检验,构建食品药品独立检测机构。

2016

新建

张 烨

217

3

生物技术综合实训实(校中厂)

构建食用菌栽培适宜环境,进行菌种培养和栽培,名贵野生食用菌的培养。

2016

新建

张海霞

45

4

分子生物学实训室

构建分子生物学技术功能实训室,完成基因的提取、转化等功能。

2017

新建

韩 岚

100

5

微生物发酵实训室(校中厂)

构建微生物发酵系统,进行菌种的分离活化、保藏等操作,培养基的配制,发酵设备的操作,抗生素等其他产品的生产。

2018

新建

范文斌

70

6

生物制药实训室

生物药物药物制备

2018

新建

范文斌


合计

542万元

5.社会服务

依托校企合作,完成2项以上科研项目,完成2项社会技术服务项目。

药品生物技术教研室

2016.1

上一条:生化+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修订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