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大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2025年7月11日,国际教育部团总支与化工与建筑系团总支联合土默特右旗海子乡人民政府、海子乡廿四顷地村委会、廿四顷地中心校一同开展了2025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投身乡村推普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发展。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惠民演出,马头琴独奏《白马》传递草原深情,笛子演奏《牧民新歌》勾勒牧民生活、唤起向往,《绿旋风》激昂彰显军人豪迈,吉他弹唱《安和桥》《乌兰巴托的夜》,歌声悠扬。演出间隙,志愿者们还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演出中,通过讲述经典诗词、朗诵等内容,激发村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认同,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第二部分为推普游戏环节,《汉字找茬王》等趣味游戏,将汉字知识巧妙融入互动,廿四顷地中心校的小学生们和海子乡村民们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学习规范汉字、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帮助村民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游戏中,志愿者们为积极参与的村民与小学生们送上了慰问礼品。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增强了小学生与村民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也促进了不同年龄层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部分为廿四顷地中心校内部推普实践环节,志愿者们走进廿四顷地中心校,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推广课堂。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主动开口说普通话,并纠正发音中的常见问题。活动最后,志愿者们在校内张贴推普海报,并与学校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将普通话推广融入日常教学中,以形成长效机制。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新的学习动力,也为学校的语言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带到了乡村课堂,做到了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责任与担当。同时,这次实践也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字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与基层群众的面对面交流,志愿者们更加坚定了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国际教育部
2025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