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历史学会简介

  • 发布时间:2024-07-04
  • 来源:
  • 点击:[]次

一、基本情况

     呼和浩特市历史学会2010年6月成立,是在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亲切关怀和指导下,由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人文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和呼和浩特市委党校、市史志办、档案局、文化局、市教研室等科教文化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以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团体。学会的宗旨是:联合呼和浩特地区乃至全区各族各界的学术力量,共同开展呼和浩特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从历史出发,勾勒呼和浩特千百年来的盛衰轨迹,从中探寻可资镜鉴的历史经验;立足民族特点,深入挖掘和弘扬蒙、汉、满、回等各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贴近民生,挖掘整理本地特有的民俗文化;走进学校、社区,宣传普及乡土历史文化,唤起民众对家乡的认同感,为呼和浩特市的文化建设竭尽绵薄。

二、组织结构

 长:赵一兵

副会长:王  珺  石  涛   代  林   李  原  田  明  

 玲  陈志明   莫九愚   刘蒙林  聂志平  

王庆宪  杜春斌      

长:乌力吉白乙拉

副秘书长:景卫东 魏铎 郝建团      

办公室主任:殷向飞

研究室(负责人):蒙元史研究室:赵一兵

地方文献研究室:乌力吉白乙拉

宗教文化研究室:代林

民族研究室:刘蒙林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室:聂志平

民俗研究室:郝建团

文物考古研究室:赵江滨

历史地理研究室:莫九愚

学术顾问:周清澍  乔 吉  齐木德道儿吉  曹永年  薄音湖

 魏 坚  白拉都各其

荣誉会员:晓克  何天明  何远景  白燎原

三、主要工作

     呼和浩特市历史学会是从事地方历史研究以及宣传、教育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以研究呼和浩特历史文化、整理地方史志、挖掘本地文化遗产为志业。本学会力求从历史出发,勾勒呼和浩特千百年来的盛衰轨迹,从中探寻可资镜鉴的有益经验;贴近民族特点,弘扬蒙、汉、满、回等族文化传统;贴近民生,挖掘整理本地特有的民俗文化;走进学校社区、走向广场,宣传普及乡土历史文化,唤起民众对家乡的认同感。

    自学会成立以来,积极参与由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主办的首届、第二届呼和浩特历史文化研讨会,研讨会以阿勒坦汗及明清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为主题,区内外专家学者们就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做了深入研讨。我会会长赵一兵、顾问张帆作为特邀嘉宾参会,会员特格舍、李鲁一受邀做了主题发言,全体会员也提交学术论文并列席了会议。在参会过程中,学会上下不仅开阔了视野,对当前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有了深切体会,也通过研讨会这一平台与各界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宣传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历史文化作出了一定贡献。

     呼和浩特历史学会一向视宣传普及呼和浩特历史文化为己任,将整理地方文献尤其是呼和浩特地区旧志作为学会重点工作目标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前人研究当地历史时常有“文献无征”之憾;而僻处塞上的呼和浩特地区也不例外,虽有《古丰古丰识略》、《绥远全志》、《归绥县志》、《土默特志》等旧志,但往往深藏于研究机构或图书馆,常人难得一见,近年来有幸出版面世者,或仅草草影印,或标点错误百出,难以卒读。有鉴于此,我会现拟组织骨干学术力量校注呼和浩特地区最早的方志——《古丰识略》。《古丰识略》由张曾、钟秀于咸丰九年(1859年)合纂,分“天、地、人、物”四部,系统记述了呼和浩特地区的山川地形、历史沿革、军政食货、风土人情,保存了许多珍贵的第一首资料。为此,我会依据首都图书馆藏1937年晒印清光绪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年间任柳溪抄本(四十卷),确定底本,参考各机构藏书,明确分工,重新标点并校勘,加以注释,撰写提要,力求能将一部准确清晰、可读性强的《古丰识略》呈现于世人眼前。此举既可深入挖掘《古丰识略》丰富的史料价值,有利于学者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也将为历史爱好者了解呼和浩特历史提供新的素材。此外,还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我国著名元史学者余大均先生遗著《元代人名大辞典》。本辞典收录元朝(1206—1368年)各民族、各阶层、各方面历史人物词条二万二千余,是迄今为止收录元朝历史人物最多的的一部辞典。本辞典所收元代历史人物,为《中国历史大辞典》的二十余倍,为《中国人名大辞典》的十倍有余,为《中国历史人名大辞典》的八倍多。本辞典所收词条视人物重要程度及文献资料所能提供的事迹多少,字数不等,分为特级条(6百字左右)、甲级条(4百字左右)、乙级条(250字左右)、丙级条(1百至2百字)、丁级条(数十字)。本辞典所收历史人物主要包括:一、主要事迹在蒙古国时期(1206—1259)蒙古国统治地区内的中国各族人物(主要事迹在1234年金亡以前、1227年夏亡以前的金朝、西夏统治境内的历史人物不收);二、主要事迹在元朝时期的境内的各族人物(主要事迹在1279年宋亡以前、1368年元亡以后的南宋、明朝历史人物不收);三、十至十二世纪蒙古逐渐兴起时的蒙古地区逐步重要人物酌收百余条,十三、十四世纪蒙元时代中国境外(如伊利汗国、钦察汗国)蒙古族重要人物及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外国人(如马可波罗等)酌收百余条。本辞典可供广大读者查阅元朝各方面历史人物的事迹,有助于读史时加深理解史籍记载的内容,也可供专业研究者研究员带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史学、入学、科技、考古文物、宗教、民族、中外关系等多方面问题时参考利用。

     几年来,学会秉持以史汇智、回照桑梓的立会宗旨,一方面广泛发动会员,继续推动学术合作与历史知识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将学术研究与公众史学教育相结合,以期能进一步发挥组织史学研究与普及的平台作用。



下一条:呼和浩特市历史学会章程

关闭